人物品质的成语 (40928个)
-
1
爱不释手
- 成语拼音:
- [ài bù shì shǒu]
- 成语解释:
- 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 成语出处:
- 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
2
暗度陈仓
- 成语拼音:
- [àn dù chén cāng]
- 成语解释:
- 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 成语出处:
-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
3
哀莫大于心死
- 成语拼音:
-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 成语解释:
- 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4
诚惶诚恐
- 成语拼音: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成语解释:
- 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5
触目伤怀
- 成语拼音:
- [chù mù shāng huái]
- 成语解释:
- 见“触目伤心”。
- 成语出处:
- 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己。”
-
6
从容不迫
- 成语拼音:
- [cóng róng bù pò]
- 成语解释:
-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 成语出处:
- 魏兰《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
7
漫不经心
- 成语拼音:
- [màn bù jīng xīn]
- 成语解释:
-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 成语出处:
- 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
8
前仆后继
- 成语拼音:
- [qián pū hòu jì]
- 成语解释:
- 仆:倒下;继:跟上。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 成语出处:
- 唐 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
9
杞人忧天
- 成语拼音:
- [qǐ rén yōu tiān]
- 成语解释:
- 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 成语出处: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
10
情有独钟
- 成语拼音:
- [qíng yǒu dú zhōng]
- 成语解释:
- 钟:汇聚,专注。对某一事物特别喜欢
- 成语出处:
- 季羡林《大觉寺》:“我为什么对大觉寺情有独钟呢?”
-
11
潜滋暗长
- 成语拼音:
- [qián zī àn zhǎng]
- 成语解释:
- 成语出处:
-
12
神气活现
- 成语拼音:
- [shén qì huó xiàn]
- 成语解释:
- 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来的得意而又傲慢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茅盾选集 委屈》:“要不是他们神气活现说‘查得到’,那她干脆就去缝制新的了。”
-
13
实至名归
- 成语拼音:
- [shí zhì míng guī]
- 成语解释:
-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 成语出处: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
14
腾云驾雾
- 成语拼音:
- [téng yún jià wù]
- 成语解释:
- 神话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人在身体、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
- 成语出处: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8回:“那家子又惊又喜道:‘是几位腾云驾雾的罗汉歇在我家!’”
-
15
威风凛凛
- 成语拼音:
- [ān jū lè yè]
- 成语解释:
-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16
望梅止渴
- 成语拼音:
- [wàng méi zhǐ kě]
- 成语解释:
-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17
胸有成竹
- 成语拼音: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成语解释: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成语出处: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18
意味深长
- 成语拼音:
- [yì wèi shēn cháng]
- 成语解释:
- 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 成语出处:
- 宋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
19
振聋发聩
- 成语拼音:
- [zhèn lóng fā kuì]
- 成语解释:
-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成语出处:
-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20
自作自受
- 成语拼音:
- [zì zuò zì shòu]
- 成语解释:
-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 成语出处:
- 《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
* 人物品质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