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成语 (40928个)
-
1
百发百中
- 成语拼音:
- [bǎi fā bǎi zhòng]
- 成语解释:
-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
2
不假思索
- 成语拼音:
- [ān jū lè yè]
- 成语解释:
-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3
波澜壮阔
- 成语拼音: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成语解释:
- 澜:大波浪;壮阔:又雄壮又宽广。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
- 成语出处:
-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三卷:“其年诸短调,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是何神勇。”
-
4
不期而遇
- 成语拼音:
- [bù qī ér yù]
- 成语解释:
- 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
- 成语出处:
- 南朝 梁 简文帝《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
5
不以为然
- 成语拼音:
- [bù yǐ wéi rán]
- 成语解释:
-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 成语出处:
-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
6
大义凛然
- 成语拼音:
- [dà yì lǐn rán]
- 成语解释:
-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7
粉墨登场
- 成语拼音:
- [fěn mò dēng chǎng]
- 成语解释:
-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 成语出处:
-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粉墨登场,所费不赀。致滋喧杂之烦,殊乏恬适之趣。”
-
8
各得其所
- 成语拼音:
- [gè dé qí suǒ]
- 成语解释:
-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 成语出处:
- 《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9
花团锦簇
- 成语拼音:
- [huā tuán jǐn cù]
- 成语解释:
-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簇:丛聚;聚成一团。指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原指华丽高贵的服饰。形容五彩缤纷、繁华艳丽的景色。也形容衣饰华美的人群或文章辞藻华丽。
- 成语出处: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94回:“真是个花团锦簇!那一片富丽妖娆,真胜似天堂月殿,不亚于仙府瑶宫。”
-
1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成语拼音:
- [jìn zhū zhě chì,jìn mò zhě hēi]
- 成语解释:
-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 成语出处:
- 晋 傅玄《傅鹑觚集 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身正则影直。”
-
11
刻舟求剑
- 成语拼音:
- [kè zhōu qiú jiàn]
- 成语解释:
-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 成语出处: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12
忍俊不禁
- 成语拼音:
- [rěn jùn bù jīn]
- 成语解释:
- 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 成语出处:
- 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
13
山穷水尽
- 成语拼音:
- [shān qióng shuǐ jìn]
- 成语解释:
-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
- 成语出处: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
14
提心吊胆
- 成语拼音:
- [tí xīn diào dǎn]
- 成语解释:
- 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成语出处: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
15
望尘莫及
- 成语拼音:
- [wàng chén mò jí]
- 成语解释:
-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尘:尘土;莫:不;及:赶上。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
16
汹涌澎湃
- 成语拼音: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成语解释:
- 形容声势浩大。汹涌:波涛猛烈地向上涌;澎湃:大浪互相碰撞。
- 成语出处:
- 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
17
因地制宜
- 成语拼音:
- [yīn dì zhì yí]
- 成语解释:
- 因:随顺;制:制定;规定;宜:适当;合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
- 成语出处: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
18
一丝不苟
- 成语拼音:
- [yī sī bù gǒu]
- 成语解释:
-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 成语出处: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19
抑扬顿挫
- 成语拼音:
- [yì yáng dùn cuò]
- 成语解释:
- 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
- 成语出处:
- 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
20
孜孜不倦
- 成语拼音:
- [zī zī bù juàn]
- 成语解释: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 汉朝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