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什么什么的成语

1

同心一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yī lì]
成语解释:
同“同心协力”。
成语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近欲徙水北营,合于水南,同心一力,人自为战,何有不克哉?”
2

同心一德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yī dé]
成语解释:
同“同心同德”。
成语出处:
明·李东阳《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君臣上下同心一德,则平居有所裨益,缓急有所倚仗。”
3

同心一意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yī yì]
成语解释:
心志一致。
成语出处: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4

同心僇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jié lì]
成语解释:
见“同心戮力”。
成语出处:
《明史·王直传》:“陛下宵衣旰食,征天下兵,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
5

同心共济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gòng jì]
成语解释:
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共济。”
6

同心共胆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gòng dǎn]
成语解释:
亦作“同心合胆”。心志一致。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7

同心协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xié lì]
成语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成语出处: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8

同心协契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xié qì]
成语解释:
契:投合。齐心协力
成语出处:
《南史·宋纪·武帝》:“同心协契,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成王修、青州刺史弘。”
9

同心协德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xié dé]
成语解释:
同“同心同德”。
成语出处:
唐·颜真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
10

同心协济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xié jì]
成语解释:
见“同心共济”。
成语出处:
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故仁宗皇帝时,虽有西夏元吴之叛,而晏然若无事者,以韩琦、范仲淹同心协济也。”
11

同心叶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yè lì]
成语解释:
同“同心协力”。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论乞主张范仲淹富弼等行事札子》:“臣闻自古帝王致治,须待同心叶力之人。”
12

同心合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lì]
成语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13

同心合德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dé]
成语解释:
同“同心同德”。
成语出处:
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
14

同心合意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yì]
成语解释:
同“同心一意”。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15

同心合胆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dǎn]
成语解释:
见“同心共胆”。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16

同心同德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tóng dé]
成语解释: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
成语出处:
《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17

同心并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bìng lì]
成语解释: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成语出处:
汉 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18

同心戮力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lù lì]
成语解释:
指齐心合力。
成语出处: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19

同心敌忾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dí kài]
成语解释:
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成语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第八卷:“勉以同心敌忾,为长庚雪雠愤。”
20

同心断金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duàn jīn]
成语解释: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以“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
成语出处: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高水、同心什么什么、同心什么什么的成语、$leixing的成语、高**水的成语、高()()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