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什么武什么的成语

1

文东武西

成语拼音:
[wén dōng wǔ xī]
成语解释:
汉初叔孙通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官位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列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2

文修武偃

成语拼音:
[wén xiū wǔ yǎn]
成语解释:
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谓天下太平。
成语出处:
唐·王起《鼋鼍为梁赋》:“我皇仁治道丰,文修武偃,要荒毕服。”
3

文修武备

成语拼音:
[wén xiū wǔ bèi]
成语解释:
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一折:“见如今大开学校,文修武备显英豪。”
4

文婪武嬉

成语拼音:
[wén lán wǔ xī]
成语解释:
谓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
成语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第八卷:“黄殿、李勇、吴外等,因民弗忍,又窥台吏文婪武嬉,遂谋变也。”
5

文弛武玩

成语拼音:
[wén chí wǔ wán]
成语解释:
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成语出处:
清·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成庙暮年,深见承平日久,文弛武玩,禁烟之令稍以操切治之,辄启边衅。”
6

文德武功

成语拼音:
[wén dé wǔ gōng]
成语解释:
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卓有成就
成语出处: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示之以文德,陈之以武功。所以夜户不扃,所以重门罢柝。”
7

文恬武嬉

成语拼音:
[wén tián wǔ xī]
成语解释:
文官武将都耽于安乐;不以国事为务。文:文官;武:武将。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8

文昭武穆

成语拼音:
[wén zhāo wǔ mù]
成语解释: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成语出处: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
9

文治武力

成语拼音:
[wén zhì wǔ lì]
成语解释:
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
10

文治武功

成语拼音:
[wén zhì wǔ gōng]
成语解释: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11

文经武略

成语拼音:
[wén jīng wǔ lüè]
成语解释:
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
成语出处:
《隋书·高帝纪》:“文经武略,久播朝野。”
12

文经武纬

成语拼音:
[wén jīng wǔ wěi]
成语解释:
①谓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种。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九花山子》。
成语出处:
唐·颜真卿《郭公庙碑铭》:“文经武纬,训徒陟步。”
13

文韬武略

成语拼音:
[wén tāo wǔ lüè]
成语解释:
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韬、略:《六韬》、《三略》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14

文韬武韬

成语拼音:
[wén tāo wǔ tāo]
成语解释:
韬:古代兵书《六韬》,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指文武两方面的谋略
成语出处: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上略中略,奏山石之奇谋;文韬武韬,奉川璜之秘诀。”
* 高水、文什么武什么、文什么武什么的成语、$leixing的成语、高**水的成语、高()()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