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七字的成语 (73个)
-
1
七嘴八张
- 成语拼音:
- [qī zuǐ bā zhāng]
- 成语解释:
- 形容人多语杂。
- 成语出处:
- 《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众官员一拥而前,七嘴八张的,都问道:‘世子何在?’”
-
2
七纵八横
- 成语拼音:
- [qī zòng bā héng]
- 成语解释:
- 形容奔放自如。
- 成语出处:
-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
-
3
七言八语
- 成语拼音:
- [qī yán bā yǔ]
- 成语解释:
- 形容人多语杂。
- 成语出处: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话,你们七言八语,那里还敢理会,实实不曾听得。”
-
4
七相五公
- 成语拼音:
- [qī xiāng wǔ gōng]
- 成语解释:
-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 成语出处:
-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
-
5
七窝八代
- 成语拼音:
- [qī wō bā dài]
- 成语解释:
- 詈词。指全部眷属家族。
- 成语出处:
- 明·吴承恩《西游记》:“却只怕那水里有甚么眷族老小,七窝八代的都来,我就弄他不过。”
-
6
七弯八拐
- 成语拼音:
- [qī wān bā guǎi]
- 成语解释:
- 见“七湾八拐”。
- 成语出处:
- 《十月》1981年第1期:“过了一岗又一岗,一坡又一坡,上上下下,七弯八拐,又走了十多里才真正到了狼牙山脚下、我们要住下的村子。”
-
7
七湾八拐
- 成语拼音:
- [qī wān bā guǎi]
- 成语解释:
- 亦作“七弯八拐”。①多处弯曲,不断转变方向。②形容做事不直截了当。
- 成语出处:
- 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第一场:“好啦,好啦,不要太自负了,被你七湾八拐的几下子,连我都拿不定主意来了。”
-
8
七歪八扭
- 成语拼音:
- [qī wāi bā niǔ]
- 成语解释:
- 形容歪斜不正。
- 成语出处: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十四回:“一路冲浸之处,不可胜数,慢说房屋四分五落,连树木也是七歪八扭。”
-
9
七推八阻
- 成语拼音:
- [qī tuī bā zǔ]
- 成语解释:
- 比喻有意为难。
- 成语出处:
- 明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试》:“我教你赴选,也只是要改换门闾,光显祖宗,你却七推八阻,有这许多说话。”
-
10
七十二变
- 成语拼音:
- [qī shí èr biàn]
- 成语解释:
- 变化多端的策略、手法和方法
- 成语出处:
- 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
-
11
七十二行
- 成语拼音:
- [qī shí èr háng]
- 成语解释:
- 泛指各行各业。
- 成语出处:
- 陶行知《自动学校贺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
12
七损八伤
- 成语拼音:
- [qī sǔn bā shāng]
- 成语解释:
- 形容损伤惨重。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后面伏兵齐起,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也须七损八伤。”又第一百九回:“降者三万人,除那逃走脱的,其余都是十死九活,七损八伤,颠翻在地,被人马践踏,骨肉如泥的,不计其数。”
-
13
七舌八嘴
- 成语拼音:
- [qī shé bā zuǐ]
- 成语解释:
- 同“七嘴八舌”。
- 成语出处:
- 丁玲《奔》:“茶馆里又围了许多人,都把他们当做谈话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没有一句话可以暂时使他们宽心一下。”
-
14
七死八活
- 成语拼音:
- [qī sǐ bā huó]
- 成语解释:
- 如同多次死去活来一般。形容受尽痛苦。
- 成语出处: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哄着谁哩,你把这个饿鬼弄的七死八活,却要怎么?”
-
15
七手八脚
- 成语拼音:
- [qī shǒu bā jiǎo]
- 成语解释:
-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 成语出处: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
16
七首八脚
- 成语拼音:
- [qī shǒu bā jiǎo]
- 成语解释:
- 形容慌张乱闯。
- 成语出处: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来不会走城里的路,这时着了急,七首八脚的乱跑,眼睛又不看着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头撞到一顶轿子上。”
-
17
七上八落
- 成语拼音:
- [qī shàng bā luò]
- 成语解释:
-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乱不安。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
18
七事八事
- 成语拼音:
- [qī shì bā shì]
- 成语解释:
- 形容事情多而杂乱。
- 成语出处: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家中正七事八事,听见薛嫂来说此话,唬得慌了手脚。”
-
19
七日来复
- 成语拼音:
- [qī rì lái fù]
- 成语解释:
- 《周易》复卦,主十一月。复卦六爻,第一爻为阳,其他五爻为阴,表示阴气剥尽阳气复生,称为“来复”。现常指一星期。
- 成语出处:
- 《易·复》:“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
20
七窍流血
- 成语拼音:
- [qī qiào liú xuè]
- 成语解释:
- 七窍:指人头上的七个孔,即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口。口鼻等处往外流血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那妇人揭起被来,见了武大咬牙切齿,七窍流血,怕将起来。”
* 七的成语,带七字的成语,包含七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