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东字的成语 (73个)
-
1
紫气东来
- 成语拼音:
- [zǐ qì dōng lái]
- 成语解释:
-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 成语出处:
- 汉 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
2
东张西望
- 成语拼音:
- [dōng zhāng xī wàng]
- 成语解释:
- 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3
声东击西
- 成语拼音:
- [shēng dōng jī xī]
- 成语解释:
-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 成语出处:
-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
4
旭日东升
- 成语拼音:
- [xù rì dōng shēng]
- 成语解释:
-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旭日:早晨刚出来的太阳。
- 成语出处:
- 《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
5
东山再起
- 成语拼音:
- [dōng shān zài qǐ]
- 成语解释:
- 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 成语出处:
- 唐 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
6
东倒西歪
- 成语拼音:
- [dōng dǎo xī wāi]
- 成语解释:
-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 成语出处:
- 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
7
东施效颦
- 成语拼音:
- [dōng shī xiào pín]
- 成语解释: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8
东道主
- 成语拼音:
- [dōng dào zhǔ]
- 成语解释: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成语出处:
-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9
朝西暮东
- 成语拼音:
- [zhāo xī mù dōng]
- 成语解释:
- 朝:早晨。早晨在西,晚上在东。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 成语出处:
- 明·无名氏《四贤记·社会》:“朝西暮东,齐、梁、燕、宋,生涯不同。”
-
10
自古东丁
- 成语拼音:
- [zì gǔ dōng dīng]
- 成语解释:
- 东丁:象声词,石洞中泉水下滴的声音。比喻某件事情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老规矩
- 成语出处: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汉嘉城西北山麓有一石洞,泉出其间,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黄鲁直题诗云:‘古人题作东丁水,自古东丁直到今。’”
-
11
指东说西
- 成语拼音:
- [zhǐ dōng shuō xī]
- 成语解释:
- ①见“指东话西”。②犹言指桑骂槐。
- 成语出处:
- 曹禺《雷雨》第三幕:“你要骂我就骂我,别指东说西,欺负妈妈好说话。”
-
12
指东骂西
- 成语拼音:
- [zhǐ dōng mà xī]
- 成语解释:
- 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 成语出处: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8回:“这一丈青气忿忿的走到后边厨下,指东骂西。”
-
13
朝东暮西
- 成语拼音:
- [zhāo dōng mù xī]
- 成语解释:
- 朝:早晨。早晨在东,晚上在西。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 成语出处:
- 明·徐霖《绣襦记·闻信增悲》:“如今他在那里,朝东暮西,那有踪迹。”
-
14
指东画西
- 成语拼音:
- [zhǐ dōng huà xī]
- 成语解释:
-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 成语出处:
-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闲禅师》:“到处插语,指东划西,举古举今。”
-
15
指东划西
- 成语拼音:
- [zhǐ dōng huá xī]
- 成语解释:
- 亦作“指东画西”。①谓说话东拉西扯。②比喻说话时以手势比画动作。
- 成语出处: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说青道黄,指东划西。”
-
16
指东话西
- 成语拼音:
- [zhǐ dōng huà xī]
- 成语解释:
- 犹言东拉西扯。谓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三荷包再问问他,他便指东话西,一味支吾。又说:“临时我自来照料。”又说:“连我也不懂得甚么。”三荷包无可奈何,只得辞了出来,又与丁师爷商量。”
-
17
指东打西
- 成语拼音:
- [zhǐ dōng dǎ xī]
- 成语解释:
- 指着东方打西方,打得别人防不胜防
- 成语出处:
- 《七侠五义》第92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不大的功夫,打了个落花流水。”
-
18
移东换西
- 成语拼音:
- [yí dōng huàn xī]
- 成语解释:
- 一会移到东面,一会移到西面。指生活环境经常变动
- 成语出处:
- 宋·朱熹《答吕子约书》:“遂欲别作调度,则恐一生只得如此移东换西,终是不成家计也。”
-
19
移东就西
- 成语拼音:
- [yí dōng jiù xī]
- 成语解释:
- 彼此挪动转移。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成语出处:
- 唐 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20
移东补西
- 成语拼音:
- [yí dōng bǔ xī]
- 成语解释:
- 用之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
- 成语出处:
- 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东的成语,带东字的成语,包含东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