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于字的成语 (73个)

1

存十一于千百

成语拼音: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
成语解释:
指亡多而存少。
成语出处:
语出晋 陆机《叹逝赋》:“顾旧要于遗存,得十一于千百。”
2

藏巧于拙

成语拼音:
[cáng qiǎo yú zhuō]
成语解释:
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成语出处:
明·洪应明《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3

重归于好

成语拼音:
[chóng guī yú hǎo]
成语解释:
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成语出处: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
4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成语拼音:
[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成语解释:
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成语出处:
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5

鄙于不屑

成语拼音:
[bǐ yú bù xiè]
成语解释:
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成语出处:
6

败于垂成

成语拼音:
[bài yú chuí chéng]
成语解释:
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成语出处:
宋 无名氏《释常谈 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7

不绝于耳

成语拼音:
[bù jué yú ěr]
成语解释: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成语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8

不汲汲于富贵

成语拼音:
[bù jí jí yú fù guì]
成语解释:
汲汲:心情急切。不迫切追求富贵。指人清高,安于清贫生活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9

冰寒于水

成语拼音:
[bīng hán yú shuǐ]
成语解释: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

不齿于人

成语拼音:
[bù chǐ yú rén]
成语解释:
指被人看不起。
成语出处: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11

不安于室

成语拼音:
[bù ān yú shì]
成语解释: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成语出处:
《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12

不安于位

成语拼音:
[bù ān yú wèi]
成语解释: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13

安于磐石

成语拼音:
[ān yú pán shí]
成语解释:
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成语出处:
战国 赵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14

安于盘石

成语拼音:
[ān yú pán shí]
成语解释:
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成语出处:
《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杨倞注:“磐石,盘薄,大石也。”
15

安于所习

成语拼音:
[ān yú suǒ xí]
成语解释:
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成语出处:
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16

安于现状

成语拼音:
[ān yú xiàn zhuàng]
成语解释: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成语出处: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17

安于一隅

成语拼音:
[ān yù yī yù]
成语解释: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成语出处:
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18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成语拼音: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
成语解释: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 于的成语,带于字的成语,包含于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