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于字的成语 (73个)
-
1
无动于中
- 成语拼音:
- [wú dòng yú zhōng]
- 成语解释:
-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 朱熹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
2
问道于盲
- 成语拼音:
- [wèn dào yú máng]
- 成语解释:
- 盲:瞎子。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
3
无补于事
- 成语拼音:
- [wú bǔ yú shì]
- 成语解释:
- 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 成语出处:
-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
-
4
无补于世
- 成语拼音:
- [wú bǔ yú shì]
- 成语解释:
- 世:时代。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
- 成语出处:
- 宋·苏舜钦《上杜侍郎启》:“至于谐言短韵,无补于世,不当于齿牙间,使人传言。”
-
5
无补于时
- 成语拼音:
- [wú bǔ yú shí]
- 成语解释:
- 时:时势。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
- 成语出处:
- 宋·苏舜钦《答杜公书》:“今虽能涬然引去,无补于时,亦安是以为嘉事。”
-
6
推舟于陆
- 成语拼音:
- [tuī zhōu yú lù]
- 成语解释:
- 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
7
吐珠于泽,谁能不含
- 成语拼音:
- [tǔ zhū yú zé,shuí néng bù hán]
- 成语解释:
- 含:衔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泽,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比喻君权旁落,则人人都要谋夺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峬传》:“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谕君之权柄外假,则毕竟取以为己利,犹出于泽中,谁能不含。”
-
8
托于空言
- 成语拼音:
- [tuō yú kōng yán]
- 成语解释:
-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 成语出处:
- 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
9
退藏于密
- 成语拼音:
- [tuì cáng yú mì]
- 成语解释:
- 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 成语出处:
- 《周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10
受制于人
- 成语拼音:
- [shòu zhì yú rén]
- 成语解释:
- 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11
慎终于始
- 成语拼音:
- [shèn zhōng yú shǐ]
- 成语解释:
- 谓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
- 成语出处:
- 《尚书·太甲下》:“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
-
12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成语拼音:
- [shēng yú yōu huàn ér sǐ yú ān lè]
- 成语解释:
- 忧患:患难。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
- 成语出处: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
-
13
涩于言论
- 成语拼音:
- [sè yú yán lùn]
- 成语解释:
- 形容说话迟钝。
- 成语出处:
- 《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
14
死于非命
- 成语拼音:
- [sǐ yú fēi mìng]
- 成语解释:
-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 成语出处: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
-
15
事实胜于雄辩
- 成语拼音:
-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
- 成语解释:
-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喻雄辩更有说服力。
- 成语出处:
- 鲁迅《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
16
食方于前
- 成语拼音:
- [shí fāng yú qián]
- 成语解释:
- 同“食前方丈”。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楚王聘陈子仲为相,仲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矣。’”
-
17
示贬于褒
- 成语拼音:
- [shì biǎn yú bāo]
- 成语解释:
- 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 成语出处:
- 明沈德符《野获编 礼部 南礼部恤典》:“石以违拂不成为义,张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于褒也。”
-
18
授柄于人
- 成语拼音:
- [shòu bǐng yú rén]
- 成语解释:
- 犹言授人以柄。
- 成语出处:
- 清·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庶数年之后,可以自造自修,不至授柄于人。”
-
19
染指于鼎
- 成语拼音:
- [rǎn zhǐ yú dǐng]
- 成语解释:
-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 成语出处:
- 《左传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
20
熔于一炉
- 成语拼音:
- [róng yú yī lú]
- 成语解释:
- 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
- 成语出处:
- 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 于的成语,带于字的成语,包含于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