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令字的成语 (73个)
-
1
军令状
- 成语拼音:
- [jūn lìng zhuàng]
- 成语解释:
- 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惩。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八卷:“怕恩王不信,勒下军令状了去。”
-
2
军令如山
- 成语拼音:
- [jūn lìng rú shān]
- 成语解释:
-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
- 成语出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
-
3
令人神往
- 成语拼音:
- [lìng rén shén wǎng]
- 成语解释:
- 令:使得;神往:心里向往憧憬。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羡慕。
- 成语出处:
-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今著述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
-
4
朝令夕改
- 成语拼音:
- [zhāo lìng xī gǎi]
- 成语解释: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成语出处:
- 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
5
利令智昏
- 成语拼音:
- [lì lìng zhì hūn]
- 成语解释:
-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
6
令出如山
- 成语拼音:
- [lìng chū rú shān]
- 成语解释:
- 令:命令。命令一发出就必须彻底实行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果然现任县太爷一呼百诺,令出如山,只吩咐得一句,便有一个门上,带了好几个衙役,拿着铁链子,把这船上的老板、伙计一齐锁了带上岸去了。”
-
7
朝令夕更
- 成语拼音:
- [zhāo lìng xī gēng]
- 成语解释:
- 朝:早上;夕:黄昏。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变,让人无所适从
- 成语出处: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3章:“后来他只能置北京政府的威信于不顾,随着局势的变化而‘朝令夕更’。”
-
8
朝令夜遁
- 成语拼音:
- [zhāo lìng yè dùn]
- 成语解释:
- 令:召。早上被征召,晚上就隐退。形容甘于隐居避世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
9
朝令暮改
- 成语拼音:
- [zhāo lìng mù gǎi]
- 成语解释:
-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 成语出处:
- 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
10
政令不一
- 成语拼音:
- [zhèng lìng bù yī]
- 成语解释:
- 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 成语出处:
- 《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
11
逐客之令
- 成语拼音:
- [zhú kè zhī lìng]
- 成语解释:
- 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
12
逐客令
- 成语拼音:
- [zhú kè lìng]
- 成语解释:
- 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 成语出处: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二位如再喧哗,不独耽误娇音妙舞,恐金母要下逐客令了。”
-
13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成语拼音:
- [yī zhāo quán rù shǒu,kàn qǔ lìng xíng shí]
- 成语解释: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作威作福
- 成语出处:
- 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14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 成语拼音:
- [yī zhāo quán zài shǒu,biàn bǎ lìng lái xíng]
- 成语解释:
-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 成语出处:
-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
15
下逐客令
- 成语拼音:
- [xià zhú kè lìng]
- 成语解释:
- 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 成语出处:
- 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大姊净丝,便下逐客令。”
-
16
挟天子而令诸侯
- 成语拼音:
-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 成语解释:
-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
17
挟天子令诸侯
- 成语拼音:
-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 成语解释:
-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 成语出处:
- 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
-
18
挟天子以令天下
- 成语拼音:
-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
- 成语解释:
-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从。”
-
19
挟天子以令诸侯
- 成语拼音:
-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 成语解释:
-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 成语出处: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
-
20
行令猜拳
- 成语拼音:
- [xíng lìng cāi quán]
- 成语解释:
- 行令:行酒令;猜拳:猜枚游戏。喝酒时划拳行酒令
- 成语出处: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行令猜拳频递盏,折牌道字慢传钟。”
* 令的成语,带令字的成语,包含令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