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例字的成语 (73个)

1

下不为例

成语拼音:
[xià bù wéi lì]
成语解释: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成语出处:
明 余继登《曲故纪闻》:“疏闻,英宗谓吏部臣曰:‘此人子之至情,予以移封,后不为例。”
2

史无前例

成语拼音:
[shǐ wú qián lì]
成语解释:
前例:以前的事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成语出处:
清 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抄》:“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门垂翅竟何因?百年记注无前例,万事枢机有要津。”
3

诸如此例

成语拼音:
[zhū rú cǐ lì]
成语解释:
许多像这样的事例。
成语出处:
《梁书 武帝纪中》:“凡后宫乐府,西解暴室,诸如此例,一皆放遣。”
4

有例可援

成语拼音:
[yǒu lì kě yuán]
成语解释:
有成例可以援引。
成语出处:
清 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书》:“惟生传则自古有之,如韩昌黎之于何蕃,司马温公子之于范镇,有例可援。”
5

例直禁简

成语拼音:
[lì zhí jìn jiǎn]
成语解释: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成语出处:
《晋书 杜预传》:“例直易见,禁简允犯。”
6

例行公事

成语拼音:
[lì xíng gōng shì]
成语解释:
按照贯例应处理的公事;比喻走形式。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7

例行差事

成语拼音:
[lì xíng chāi shì]
成语解释:
指按照规定或惯例处理的公事
成语出处: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现在还要来查对一番,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例行差事罢了。”
8

举例发凡

成语拼音:
[jǔ lì fā fán]
成语解释: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指分类举例,说明全书的体例。
成语出处:
晋 杜预《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9

毫无例外

成语拼音:
[háo wú lì wài]
成语解释:
指全部如此,没有例外
成语出处:
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
10

后不为例

成语拼音:
[hòu bù wéi lì]
成语解释:
例:先例。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
成语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中宫外家恩泽》:“时署部少宰杨时乔力谏不从,上但云后不为例而已。”
11

格于成例

成语拼音:
[gé yú chéng lì]
成语解释: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
12

发凡言例

成语拼音:
[fā fán yán lì]
成语解释: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分类举例以说明书的体例
成语出处:
晋·杜预《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13

发凡起例

成语拼音:
[fā fán qǐ lì]
成语解释:
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成语出处:
晋·杜预《春秋左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14

发凡举例

成语拼音:
[fā fán jǔ lì]
成语解释: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举:提出。指举例以阐明要点。说明全书通例
成语出处:
明·焦竑《玉堂丛语·纂修》:“时编摩之士,皆山林布衣,发凡举例,一仰于濂。”
15

不乏先例

成语拼音:
[bù fá xiān lì]
成语解释: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成语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 例的成语,带例字的成语,包含例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