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俱字的成语 (73个)
-
1
心胆俱碎
- 成语拼音:
- [xīn dǎn jù suì]
- 成语解释:
- 见“心胆俱裂”。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2回:“于途中连得告急之报,军士已知家国被袭,心胆俱碎,又且远行疲敝,皆无斗志。”
-
2
五行俱下
- 成语拼音:
- [wǔ xíng jù xià]
- 成语解释:
- 谓读书敏捷神速。
- 成语出处:
- 晋·华峤《汉书》:“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
-
3
五味俱全
- 成语拼音:
- [wǔ wèi jù quán]
- 成语解释:
-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 成语出处:
- 《礼记 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
4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成语拼音:
- [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 成语解释:
-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 成语出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5
万事俱休
- 成语拼音:
- [wàn shì jù xiū]
- 成语解释:
- 休:罢休,完结。一切都完了。形容悲观失望到极点
- 成语出处:
-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昨日春今日秋,过中年万事俱休,空枉了堆金北斗。”
-
6
五内俱崩
- 成语拼音:
- [wǔ nèi jù bēng]
- 成语解释:
- 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 成语出处:
- 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
7
万念俱寂
- 成语拼音:
- [wàn niàn jù jì]
- 成语解释:
- 所有的欲望、打算都消失了。
- 成语出处:
- 王朔《浮出海面》:“脑子同时开着小差,胡思乱想,甚至万念俱寂,视一切于无睹。”
-
8
万籁俱静
- 成语拼音:
- [wàn lài jù jìng]
- 成语解释:
- 籁:古代的一种箫,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静:安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 成语出处:
- 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漏二下,行踪已绝,万籁俱静。”
-
9
五毒俱全
- 成语拼音:
- [wǔ dú jù quán]
- 成语解释:
- 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指违法乱纪,各种坏事都做。
- 成语出处:
- 王朔《过把瘾就死》:“本来是掏个钱包进了监狱,出来就五毒俱全了。”
-
10
色色俱全
- 成语拼音:
- [sè sè jù quán]
- 成语解释:
- 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很齐全。
- 成语出处: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2回:“掌柜的招呼进内,先把那包首饰秤准分两,再拣取应用各件,色色俱全。”
-
11
身名俱灭
- 成语拼音:
- [shēn míng jù miè]
- 成语解释:
- 谓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 成语出处:
- 晋·桓玄《与刘宰之书》:“孰与头足异处,身名俱灭,为天下笑哉。”
-
12
身名俱泰
- 成语拼音:
- [shēn míng jù tai]
- 成语解释:
- 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哆》:“士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翁牖语人。”
-
13
身名俱败
- 成语拼音:
- [shēn míng jù bài]
- 成语解释:
- 犹言身名俱灭。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6回:“今日为公孙枝所诱,死于王城,身名俱败,岂不哀哉!”
-
14
水陆俱备
- 成语拼音:
- [shuǐ lù jù bèi]
- 成语解释:
- 水陆:指水上和陆地上出产的山珍海味。各种山珍海味都有。形容菜肴丰盛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当日王都尉府准备筵宴,水陆俱备。”
-
15
声泪俱发
- 成语拼音:
- [shēng lèi jù fā]
- 成语解释:
- 俱:都。指边说边哭,形容极其悲恸、哀伤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唐·裴度《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每一言一誓,声泪俱发。”
-
16
四角俱全
- 成语拼音:
- [sì jiǎo jù quán]
- 成语解释:
- 比喻完美无缺。
- 成语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
-
17
十行俱下
- 成语拼音:
- [shí háng jù xià]
- 成语解释:
-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 成语出处:
- 《梁书 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
18
扫地俱尽
- 成语拼音:
- [sǎo dì jù jìn]
- 成语解释:
- 谓彻底干净,毫无存留。《汉书 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 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隋书 高祖纪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
- 成语出处:
- 《汉书·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
-
19
人琴俱逝
- 成语拼音:
- [rén qín jù shì]
- 成语解释:
- 见“人琴俱亡”。
- 成语出处:
- 清·王鹏运《缰村词序》:“人琴俱逝,赏音阒然。”
-
20
人琴俱亡
- 成语拼音:
- [rén qín jù wáng]
- 成语解释:
-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 俱的成语,带俱字的成语,包含俱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