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刑字的成语 (73个)
-
1
政简刑清
- 成语拼音:
- [zhèng jiǎn xíng qīng]
- 成语解释:
- 指官吏的政绩显著;社会安定;人民乐业。政简:施行轻微的赋役或减免繁文缛节的政治措施。刑清:很少施用刑罚。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齐太公世家》:“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
2
以刑致刑
- 成语拼音:
- [yǐ xíng zhì xíng]
- 成语解释:
- 谓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
- 成语出处:
- 《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刑致刑,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刑轻,刑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
3
以刑止刑
- 成语拼音:
- [yǐ xíng zhǐ xíng]
- 成语解释:
- 犹以刑去刑。
- 成语出处:
- 《周书·武帝纪下》:“以刑止刑,世轻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
4
义刑义杀
- 成语拼音:
- [yì xíng yì shā]
- 成语解释:
- 适当的刑罚与死刑
- 成语出处:
- 《尚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
-
5
以刑去刑
- 成语拼音:
- [yǐ xíng qù xíng]
- 成语解释:
-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谓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 成语出处:
- 《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
6
严刑峻法
- 成语拼音:
- [yán xíng jùn fǎ]
- 成语解释:
- 峻:严酷。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
7
严刑峻制
- 成语拼音:
- [yán xíng jùn zhì]
- 成语解释:
- 犹言严刑峻法。
- 成语出处:
- 晋·陆机《豪士赋》:“惧万民之有服,则严刑峻制,以贾伤心之怨。”
-
8
刑于之化
- 成语拼音:
- [xíng yú zhī huà]
- 成语解释:
- 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
- 成语出处:
- 《诗 大雅 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
9
刑余之人
- 成语拼音:
- [xíng yú zhī rén]
- 成语解释:
- 余:以后。①特指太监或受过宫刑的人。②也指受刑致残的人。
- 成语出处: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
10
详刑慎罚
- 成语拼音:
- [xiáng xíng shèn fá]
- 成语解释:
- 详:审慎。审慎地量刑和处罚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详刑审罚,明察单辞。”
-
11
刑天争神
- 成语拼音:
- [xíng tiān zhēng shén]
- 成语解释:
- 刑天:神话人物。刑天同天帝争夺神位。比喻大无畏的精神
- 成语出处:
-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
12
刑仁讲让
- 成语拼音:
- [xíng rén jiǎng ràng]
- 成语解释:
- 刑:通“型”,式样,以为准则。以仁爱为准则,讲求礼让
- 成语出处:
-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
13
刑期无刑
- 成语拼音:
- [xíng qī wú xíng]
- 成语解释:
- 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 成语出处:
- 语出《书 大禹谟》:“刑期于无刑。”
-
14
刑马作誓
- 成语拼音:
- [xíng mǎ zuò shì]
- 成语解释:
- 刑:杀。杀马饮血,立誓为信。比喻庄重的誓约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且臣闻齐、卫先君,刑马压羊,盟曰:‘齐、卫后世无相攻伐,有相攻伐者,令其命如此。’”
-
15
刑措不用
- 成语拼音:
- [xíng cuò bù yòng]
- 成语解释:
- 措:设置,设施。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
- 成语出处:
-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
-
16
威刑肃物
- 成语拼音:
- [wēi xíng sù wù]
- 成语解释:
- 以严刑使人恭顺。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
-
17
省刑薄敛
- 成语拼音:
- [shěng xíng bó liǎn]
- 成语解释:
- 省:减少;敛:征收。减省刑法,薄征赋税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7回:“勤于国政,省刑薄敛,养士训武,修复关隘。”
-
18
扑作教刑
- 成语拼音:
- [pū zuò jiào xíng]
- 成语解释:
- 扑:古代刑具;教刑:教学中对学生的体罚。用扑作责罚学生的工具
- 成语出处:
- 《尚书·舜典》:“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
19
明正典刑
- 成语拼音:
-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 成语解释:
-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处以极刑。旧时多用于处决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 成语出处:
- 宋 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
20
明刑弼教
- 成语拼音:
- [míng xíng bì jiào]
- 成语解释:
- 弼:辅助。用刑法晓喻人民,使人们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达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 成语出处:
- 《尚书 大禹漠》:“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
* 刑的成语,带刑字的成语,包含刑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