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同字的成语 (73个)

1

交口同声

成语拼音:
[jiāo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
犹言众口一词。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4卷:“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交口同声,誉称晋王仁孝聪明,不似太子寡恩傲礼。”
2

江海同归

成语拼音:
[jiāng hǎi tóng guī]
成语解释:
归:归宿。百海千江最终都流归大海。形容殊途同归
成语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三殿谈经,自此始也。”
3

胡越同舟

成语拼音:
[hú yuè tóng zhōu]
成语解释:
犹言吴越同舟。谓关系疏远者,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语本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成语出处:
语出宋·苏轼《大臣论下》:“故曰同舟而遇风,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4

好恶同之

成语拼音:
[hào wù tóng zhī]
成语解释:
好:喜爱,喜好;恶:憎恨,讨厌。对于事物有同一的爱憎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恶同之。”
5

河同水密

成语拼音:
[hé tóng shuǐ mì]
成语解释: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成语出处:
《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邵氏故意欲责秀姑,却教秀姑引得贵以塞其口。彼此河同水密,各不相瞒。”
6

和光同尘

成语拼音:
[hé guāng tóng chén]
成语解释:
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
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7

祸福同门

成语拼音:
[huò fú tóng mén]
成语解释:
谓祸福皆人自取。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夫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非神圣人,莫之能分。”
8

好恶不同

成语拼音:
[hǎo è bù tóng]
成语解释: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
9

合胆同心

成语拼音:
[hé dǎn tóng xīn]
成语解释:
犹言同心同德。
成语出处:
天地会《共同和合歌》:“和气自然兄弟众,合胆同心拜五人。”
10

公诸同好

成语拼音:
[gōng zhū tóng hào]
成语解释:
公:公开;诸:“之于”的合音;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同爱好相同的人一起欣赏。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定仁义之度,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11

各有巧妙不同

成语拼音:
[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
成语解释:
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各自有其灵巧奥妙的变化
成语出处:
《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个别谈话……或先软后硬,或先硬后软,或忽硬忽软,各有巧妙不同。”
12

功同赏异

成语拼音:
[gōng tóng shǎng yì]
成语解释:
功:功劳;赏:赏赐。指功劳相同而赏赐却不同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别则百姓惑。”
13

攻守同盟

成语拼音:
[gōng shǒu tóng méng]
成语解释:
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中国外交方针私议》:“日本既与英结英日同盟,及日俄战役方酣,又与韩结日韩攻守同盟。”
14

共贯同条

成语拼音:
[gòng guàn tóng tiáo]
成语解释:
【解释】串在同一钱串上,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脉络连贯,事理相通。
成语出处:
【出处】清 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涕笑皆神之所行,逡巡皆气之所应,固可于此得吾兄……共贯同条之精爽。”); insert into chengyu VALUES(
15

伐异党同

成语拼音:
[fá yì dǎng tóng]
成语解释:
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成语出处:
《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16

凤枭同巢

成语拼音:
[fèng xiāo tóng cháo]
成语解释:
凤:凤凰,吉祥的象征;枭:恶鸟的象征。神鸟与恶鸟同在一个窝里。比喻好和坏混在一起不分。
成语出处:
17

分形同气

成语拼音:
[fēn xíng tóng qì]
成语解释: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成语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18

方土异同

成语拼音:
[fāng tǔ yì tóng]
成语解释:
方土:指各地形胜物产人情。指各地的风土人情及地形物产等共同点和不同点
成语出处:
《晋书·王浑传》:“令中书指宣明诏,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
19

非同小可

成语拼音:
[fēi tóng xiǎo kě]
成语解释:
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20

非同等闲

成语拼音:
[fēi tóng děng xián]
成语解释:
非:不;等闲: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
成语出处:
《追求》:“除非他自承怯弱,抛弃了这憧憬,不然,他不得不做一个非同等闲的人。”
* 同的成语,带同字的成语,包含同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