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同字的成语 (73个)

1

车攻马同

成语拼音:
[chē gōng mǎ tóng]
成语解释:
攻:坚固精致;同:齐聚。战车坚固,战马整齐。形容军容极盛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2

比众不同

成语拼音:
[bǐ zhòng bù tóng]
成语解释: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
3

不同流俗

成语拼音:
[bù tóng liú sú]
成语解释: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成语出处:
《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4

本同末离

成语拼音:
[běn tóng mò lí]
成语解释:
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
成语出处:
《后汉书 臧洪传》:“……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5

本同末异

成语拼音:
[běn tóng mò yì]
成语解释: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成语出处:
晋 卢湛《赠刘琨书》:“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
6

冰炭不同器

成语拼音: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
成语解释:
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成语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7

不同戴天

成语拼音:
[bù tóng dài tiān]
成语解释:
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成语出处:
《公羊传 庄公四年》“讳与仇狩也”汉何休注:“《礼》,父母之仇,不同戴天。”
8

标同伐异

成语拼音:
[biāo tóng fá yì]
成语解释:
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
9

冰炭不同炉

成语拼音: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
成语解释: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
10

白首同归

成语拼音:
[bái shǒu tóng guī]
成语解释:
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白首同归”,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成语出处:
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11

不期而同

成语拼音:
[bù qī ér tóng]
成语解释:
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
成语出处:
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12

不谋同辞

成语拼音:
[bù móu tóng cí]
成语解释:
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
《后汉书 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13

不谋而同

成语拼音:
[bù móu ér tóng]
成语解释:
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14

毕力同心

成语拼音:
[bì lì tóng xīn]
成语解释:
犹言齐心协力。
成语出处:
唐 陆贽《兴元论赐浑瑊诏书为取散失内人等议状》:“毕力同心,共平多难,止土崩于绝岸,收板荡于横流。”
15

不可同年而语

成语拼音:
[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
成语解释:
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成语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变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16

不可同日而语

成语拼音: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成语解释: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17

百口同声

成语拼音:
[bǎi kǒu tóng shēng]
成语解释: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成语出处: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时已亭午,小珠跌坐坟下,哭个不住。末后秃头与跟人劝止,大众百口同声,小珠方停了哭,谢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秃头家来。”
18

八纮同轨

成语拼音:
[bā hóng tóng guǐ]
成语解释:
指天下一统。八纮,指八方极远之地。
成语出处:
《晋书 武帝纪》:“廓清梁、岷、包怀扬、越,八纮同轨,祥瑞屡臻。”
19

不敢苟同

成语拼音:
[bù gǎn gǒu tóng]
成语解释:
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成语出处: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20

白藋同心

成语拼音:
[bái diào tóng xīn]
成语解释:
犹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
成语出处:
北周 庾信《竹杖赋》:“秋藜促节,白藋同心。终堪荷蓧,自足驱禽。”
* 同的成语,带同字的成语,包含同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