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同字的成语 (73个)
-
1
异口同声
- 成语拼音: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成语解释:
- 异:不同。不同的嘴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也作“异口同音”。
- 成语出处:
- 晋 葛洪《抱朴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
2
一口同声
- 成语拼音:
- [yī kǒu tóng shēng]
- 成语解释:
- 犹一口同音。
- 成语出处: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
3
异口同韵
- 成语拼音:
- [yì kǒu tóng yùn]
- 成语解释:
- 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同“异口同音”。
- 成语出处:
- 老舍《赵子曰》第一:“现在的人们不但不复以窄窄金莲为美,反异口同韵的诋为丑恶。”
-
4
一口同音
- 成语拼音:
- [yī kǒu tóng yīn]
- 成语解释:
- 犹言众口一词。
- 成语出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
-
5
异口同音
- 成语拼音:
- [yì kǒu tóng yīn]
- 成语解释:
-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 成语出处:
- 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
6
异口同辞
- 成语拼音:
- [yì kǒu tóng cí]
- 成语解释:
- 异:不同。大家说得都一样。形容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
- 成语出处:
- 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臣具委细问其啧北事,皆异口同辞。”
-
7
一轨同风
- 成语拼音:
- [yī guǐ tóng fēng]
- 成语解释: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成语出处:
-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
8
有福同享,有祸同当
- 成语拼音:
- [yǒu fú tóng xiǎng,yǒu huò tóng dāng]
- 成语解释:
- 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成语出处:
- 我们约他做攻守同盟,本想彼此提携,有福同享,有祸同当,不料他倒先来沾我们的光了。”
-
9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 成语拼音:
- [yǒu fú tóng xiǎng,yǒu nàn tóng dāng]
- 成语解释:
- 幸福共同分享,苦难共同分担。指患难与共,和衷共济。
- 成语出处:
- 《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还有一件:从前老爷有过话,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老爷有得升官发财,我们做家人的出了力、赔了钱,只落得一个半途而废。”
-
10
一辞同轨
- 成语拼音:
- [yī cí tóng guǐ]
- 成语解释:
-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 成语出处:
- 《韩非子 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又《内储说上》:“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
11
与草木同腐
- 成语拼音:
- [yǔ cǎo mù tóng fǔ]
- 成语解释:
- 腐:腐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 成语出处:
- 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
12
与草木同朽
- 成语拼音:
- [yǔ cǎo mù tóng xiǔ]
- 成语解释:
- 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 成语出处:
-
13
薰莸同器
- 成语拼音:
- [xūn yóu tóng qì]
- 成语解释:
- 香草和臭草收藏在同一个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薰:香草;莸:臭草。
- 成语出处: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14
熏莸同器
- 成语拼音:
- [xún yóu tóng qì]
- 成语解释:
- 熏:香草;莸:臭草。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
- 成语出处: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15
小异大同
- 成语拼音:
- [xiǎo yì dà tóng]
- 成语解释:
- 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文心雕龙·檄移》:“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与檄参伍,故不重论也。”
-
16
熏莸不同器
- 成语拼音:
- [xún yóu bù tóng qì]
- 成语解释:
- 熏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 成语出处: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17
薰莸不同器
- 成语拼音:
- [xūn yóu bù tóng qì]
- 成语解释:
-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 成语出处: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18
协心同力
- 成语拼音:
- [xié xīn tóng lì]
- 成语解释:
- 见“协心戮力”。
- 成语出处:
- 清·汪琬《孝陵于役诗后序》:“凡所简任,必极一时人才之选,故能协心同力,以左右太平之治。”
-
19
行同能偶
- 成语拼音:
- [xíng tóng néng ǒu]
- 成语解释:
- 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 成语出处:
- 《汉书·食货志上》:“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行同能偶,则别之以射,然后爵命焉。”
-
20
行同狗豨
- 成语拼音:
- [xíng tóng gǒu yǒu]
- 成语解释:
- 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墨翟《墨子·耕柱》:“伤矣哉!言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
* 同的成语,带同字的成语,包含同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