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同字的成语 (73个)

1

同利相死

成语拼音:
[tóng lì xiāng sǐ]
成语解释:
谓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成语出处: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同利相死,同情相成。”
2

同类相从

成语拼音:
[tóng lèi xiāng cóng]
成语解释:
谓物之同类者互相依从。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3

同类相求

成语拼音:
[tóng lèi xiāng qiú]
成语解释:
谓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
4

同力协契

成语拼音:
[tóng lì xié qì]
成语解释:
犹言同心协力。
成语出处:
《南史·宋纪·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蜂起。”
5

同流合污

成语拼音:
[tóng liú hé wū]
成语解释: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6

同患难共生死

成语拼音:
[tóng huàn nàn gòng shēng sǐ]
成语解释:
指为了一定的目标共度患难,出生入死
成语出处: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八节:“罗马虽属落城,大事今且未了,余不能舍吾同患难共生死之部下,吾且将有所为。”
7

同工异曲

成语拼音:
[tóng gōng yì qǔ]
成语解释: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进学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8

同功一体

成语拼音:
[tóng gōng yī tǐ]
成语解释: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
9

同归殊途

成语拼音:
[tóng guī shū tú]
成语解释: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10

同归殊涂

成语拼音:
[tóng guī shū tú]
成语解释: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
成语出处: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11

同甘同苦

成语拼音:
[tóng gān tóng kǔ]
成语解释:
甘:甜。指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家见老爷事事与人同甘同苦,众情踊跃,也仗着妋齐料足,果然在一月限内,便修筑得完工。”
12

同甘共苦

成语拼音:
[tóng gān gòng kǔ]
成语解释: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13

同符合契

成语拼音:
[tóng fú hé qì]
成语解释: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裴松之注引《吴历》:“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
14

同恶共济

成语拼音:
[tóng è gòng jì]
成语解释:
见“同恶相济”。
成语出处: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曹汝霖》:“要之官官相护,同恶共济。”
15

同恶相党

成语拼音:
[tóng è xiāng dǎng]
成语解释:
共为恶者相结为党。
成语出处:
《诗·大雅·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唐·孔颖疏:“言其同恶相党,共行虐政也。”
16

同恶相济

成语拼音:
[tóng è xiāng jì]
成语解释:
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成语出处:
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17

同恶相救

成语拼音:
[tóng è xiāng jiù]
成语解释:
形容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成语出处:
《晋书·吕光载记》:“晃、穆共相唇齿,宁又同恶相救,东西交至,城外非吾之有,若是,大事去矣。”
18

同恶相求

成语拼音:
[tóng è xiāng qiú]
成语解释:
坏人与坏人相互勾结。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十三年》:“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
19

同恶相恤

成语拼音:
[tóng è xiāng xù]
成语解释:
见“同恶相助”。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
20

同恶相助

成语拼音:
[tóng è xiāng zhù]
成语解释:
亦作“同恶相恤”。谓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 同的成语,带同字的成语,包含同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