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外字的成语 (73个)
-
1
喜出望外
- 成语拼音:
- [xǐ chū wàng wài]
- 成语解释:
-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 成语出处:
-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
2
内忧外患
- 成语拼音:
- [nèi yōu wài huàn]
- 成语解释:
- 忧:忧虑;患:祸患。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 成语出处:
- 先秦 管仲《管子 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
3
驰名中外
- 成语拼音:
- [chí míng zhōng wài]
- 成语解释:
- 驰:传播。声名传播到国内国外。也作“驰名天下”。
- 成语出处: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赞拟王公,驰名天下。”
-
4
世外桃源
- 成语拼音:
- [shì wài táo yuán]
- 成语解释:
-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 成语出处:
- 清 孔尚任《桃花扇》:“且喜已到松凤阁,这是俺的世外桃源。”
-
5
九霄云外
- 成语拼音:
- [jiǔ xiāo yún wài]
- 成语解释:
- 九霄:天的最高处。比喻无限高远的地方。
- 成语出处:
-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
6
意料之外
- 成语拼音:
- [yì liào zhī wài]
- 成语解释:
- 没有想到的。
- 成语出处: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
7
外强中干
- 成语拼音: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成语解释:
- 指外表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虚弱。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五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
-
8
秀外慧中
- 成语拼音:
- [xiù wài huì zhōng]
- 成语解释:
- 外表秀美;内心聪明。秀:秀美;慧:聪明。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
9
弦外之音
- 成语拼音:
- [xián wài zhī yīn]
- 成语解释:
-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 成语出处: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
-
10
言外之意
- 成语拼音:
- [yán wài zhī yì]
- 成语解释:
- 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 成语出处:
-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
11
崇洋媚外
- 成语拼音:
- [chóng yáng mèi wài]
- 成语解释:
- 崇:崇拜;推崇;媚:谄媚。崇拜外国的一切事物;向外国人献媚。
- 成语出处:
- 茅盾《向鲁迅学习》:“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
12
天外有天
- 成语拼音:
- [tiān wài yǒu tiān]
- 成语解释:
-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 成语出处:
- 《敦煌曲 何满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
-
13
内圣外王
- 成语拼音:
- [nèi shèng wài zhǔ]
- 成语解释:
-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
14
分外妖娆
- 成语拼音:
- [fèn wài yāo ráo]
- 成语解释:
- 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 成语出处:
-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
15
置诸度外
- 成语拼音:
- [zhì zhū dù wài]
- 成语解释:
- 置:放;度:打算。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放在心上
- 成语出处:
-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我考虑得很纯熟。我是早把生死置诸度外的。”
-
16
置之度外
- 成语拼音:
- [zhì zhī dù wài]
- 成语解释:
- 放在考虑之外(置:放;度:打算;计较)。形容不放在心上。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
17
致之度外
- 成语拼音:
- [zhì zhī dù wài]
- 成语解释:
- 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
- 成语出处:
- 《北史 薛辩传》:“朕且含养,致之度外,勿以言辞相析。”
-
18
枝外生枝
- 成语拼音:
- [zhī wài shēng zhī]
- 成语解释:
- 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同“节外生枝”。
- 成语出处:
- 清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格局》:“善观场者,止于前数出所见,记其人之姓名。十出以后, 皆是枝外生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
19
中外古今
- 成语拼音:
- [zhōng wài gǔ jīn]
- 成语解释:
-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
- 成语出处:
- 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
20
中外合璧
- 成语拼音:
- [zhōng wài hé bì]
- 成语解释:
- 中西合璧。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 外的成语,带外字的成语,包含外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