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外字的成语 (73个)
-
1
化外之民
- 成语拼音:
- [huà wài zhī mín]
- 成语解释:
- 化:开化;民:民众。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 成语出处:
- 《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
2
海外奇谈
- 成语拼音:
- [hǎi wài qí tán]
- 成语解释:
- 海外:指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山海经》中有部分内容记叙海外各国的异人怪物;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后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说法或外国的奇异小说。
- 成语出处:
- 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
3
海外扶余
- 成语拼音:
- [hǎi wài fú yú]
- 成语解释:
- 指遥远的外国
- 成语出处:
- 清·张岱《与王白岳》:“海外扶余,隐然复有世界。”
-
4
毫无例外
- 成语拼音:
- [háo wú lì wài]
- 成语解释:
- 指全部如此,没有例外
- 成语出处:
- 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
-
5
荒郊野外
- 成语拼音:
- [huāng jiāo yě wài]
- 成语解释:
- 离城镇村庄很远的荒凉地带
- 成语出处: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却是荒郊野外,桃红柳绿,正是女眷们游耍去处。”
-
6
魂飞天外
- 成语拼音:
- [hún fēi tiān wài]
- 成语解释:
- 灵魂脱离躯体飞到天空之外。形容惊恐到极点。
- 成语出处:
-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圮桥进履》:“听说罢,魂飞天外,好教我心惊失色。”
-
7
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 成语拼音:
- [hún fēi tiān wài,pò sàn jiǔ xiāo]
- 成语解释:
- 魂:灵魂;魄: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形容惊恐到了极点或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梁中书看了,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
8
刚中柔外
- 成语拼音:
- [gāng zhōng róu wài]
- 成语解释:
- 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 成语出处:
- 《三十六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
9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成语拼音:
- [gé shě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
- 成语解释:
-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 成语出处: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奇怪,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
-
10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成语拼音:
- [gé qiáng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
- 成语解释:
-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 成语出处:
- 元·孟德耀《举案齐眉》第二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小贱人无理,瞒着老夫,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
-
11
概莫能外
- 成语拼音:
- [gài mò néng wài]
- 成语解释:
- 一概不能除外。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庄周蜗角之论,尚未足以概莫能外。”
-
12
古今中外
- 成语拼音:
- [gǔ jīn zhōng wài]
- 成语解释:
- 从古代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
- 成语出处:
- 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用这种所谓示威运动而变成了既富且强的。”
-
13
付诸度外
- 成语拼音:
- [fù zhū dù wài]
- 成语解释:
- 度外:心意计度之外。放在考虑之外,形容不计安危、成败的行为
- 成语出处: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自身生死且尚付诸度外,毁誉更不计及也。”
-
14
付之度外
- 成语拼音:
- [fù zhī dù wai]
- 成语解释:
- 谓置于胸臆之外,不加考虑。
- 成语出处: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
15
扶余海外
- 成语拼音:
- [fú yú hǎi wài]
- 成语解释:
- 指遥远的外国
- 成语出处:
- 柳亚子《诗翁行哭李少石》:“从兹双宿复双飞,扶余海外三年久。”
-
16
方外之人
- 成语拼音:
- [fāng wài zhī rén]
- 成语解释:
-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 成语出处:
- 庄周《庄子 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
-
17
方外之士
- 成语拼音:
- [fāng wài zhī shì]
- 成语解释:
-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 成语出处:
- 《晋书·阮籍传》:“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
-
18
分外之物
- 成语拼音:
- [fèn wài zhī wù]
- 成语解释:
- 分:名分。名分以外的事物。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1回:“吾差四个统制官,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但有分外之物,决不轻恕。”
-
19
方外人
- 成语拼音:
- [fāng wài rén]
- 成语解释:
-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 成语出处: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你究竟是方外人。岂有个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
-
20
法外施恩
- 成语拼音:
- [fǎ wài shī ēn]
- 成语解释:
- 施:施行,给予。超越法律而给予恩惠。指宽大处理,免施刑罚
- 成语出处: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鳌拜》:“仍照皇祖所降谕旨,给予一等男爵,世袭罔替,已足以示国家法外施恩,旧勋之意矣。”
* 外的成语,带外字的成语,包含外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