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安字的成语 (73个)
-
1
安居乐业
- 成语拼音:
- [ān jū lè yè]
- 成语解释:
-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2
忐忑不安
- 成语拼音:
- [tǎn tè bù ān]
- 成语解释:
-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
3
国泰民安
- 成语拼音:
- [guó tài mín ān]
- 成语解释: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成语出处:
- 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4
安然无恙
- 成语拼音:
- [ān rán wú yàng]
- 成语解释:
- 安然:平安;恙:疾病;伤害;无恙:没有疾病、灾祸或事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经过动乱或灾害而平安无事;没有受到损害。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
5
安之若素
- 成语拼音:
- [ān zhī ruò sù]
- 成语解释:
- 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 成语出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
6
随遇而安
- 成语拼音:
- [suí yù ér ān]
- 成语解释:
- 随:顺从;遇:遭遇;安:安然自得。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
- 成语出处: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计算起来,也是吾生有限,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安。”
-
7
心安理得
- 成语拼音:
- [xīn ān lǐ dé]
- 成语解释:
- 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静;安然;理:情理;得:适合。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
8
局促不安
- 成语拼音:
- [jú cù bù ān]
- 成语解释:
-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
9
居安思危
- 成语拼音:
- [jū ān sī wēi]
- 成语解释:
- 居:处在。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10
惴惴不安
- 成语拼音:
- [zhuì zhuì bù ān]
- 成语解释:
- 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
11
安步当车
- 成语拼音:
- [ān bù dàng chē]
- 成语解释:
- 安:安详从容;不慌不忙。步:步行;当: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
12
惶恐不安
- 成语拼音:
- [huáng kǒng bù ān]
- 成语解释:
- 惶恐:惊慌、害怕。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人民正营。”唐 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13
相安无事
- 成语拼音:
- [xiāng ān wú shì]
- 成语解释:
- 安:平安。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 成语出处:
- 宋 邓牧《伯牙琴 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
-
14
兴国安邦
- 成语拼音:
- [xīng guó ān bāng]
- 成语解释:
- 兴:兴盛;邦:国家。国家兴盛安定
- 成语出处:
- 《林海》:“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
15
既来之,则安之
- 成语拼音:
-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 成语解释:
-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论语 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16
安乐窝
- 成语拼音:
- [ān lè wō]
- 成语解释:
-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 成语出处:
- 宋 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
17
寝不安席
- 成语拼音:
- [qǐn bù ān xí]
- 成语解释:
-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 成语出处:
-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18
安闲自得
- 成语拼音:
- [ān xián zì dé]
- 成语解释:
-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
19
众心不安
- 成语拼音:
- [zhòng xīn bù ān]
- 成语解释:
- 指民心不安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京房《易传》曰:‘众心不安,君政厥妖,豕入居室。’”
-
20
转危为安
- 成语拼音:
- [zhuǎn wēi wéi ān]
- 成语解释:
- 由危险转为平安。危:危险。
- 成语出处:
- 汉 刘向《书录》:“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亦可观。”
* 安的成语,带安字的成语,包含安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