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寒字的成语 (73个)
-
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成语拼音:
- [bīng dò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 成语解释:
-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 成语出处: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2
一曝十寒
- 成语拼音:
- [yī pù shí hán]
- 成语解释:
- 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3
春寒料峭
- 成语拼音:
- [chūn hán liào qiào]
- 成语解释: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
- 成语出处: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
4
不寒而栗
- 成语拼音:
- [bù hán ér lì]
- 成语解释:
- 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
5
饥寒交迫
- 成语拼音:
- [jī hán jiāo pò]
- 成语解释:
- 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成语出处:
- 宋 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
6
天寒地冻
- 成语拼音:
- [tiān hán dì dòng]
- 成语解释:
-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 成语出处:
-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
7
唇亡齿寒
- 成语拼音: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成语解释:
- 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8
高处不胜寒
- 成语拼音:
- [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 成语解释:
- 胜:承受,经得起。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
- 成语出处:
-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9
噤若寒蝉
- 成语拼音:
- [jìn ruò hán chán]
- 成语解释:
- 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10
寒冬腊月
- 成语拼音:
- [hán dōng là yuè]
- 成语解释:
-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 成语出处:
- 汉 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
11
岁寒三友
- 成语拼音:
- [suì hán sā yǒu]
- 成语解释:
-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 成语出处:
- 元·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
12
一暴十寒
- 成语拼音:
- [yī pù shí hán]
- 成语解释:
- 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13
数九寒天
- 成语拼音:
- [shǔ jiǔ hán tiān]
- 成语解释:
- 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
- 成语出处:
- 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那十二月,数九寒天,下的大雪,把破瓦窑门屯住。”
-
14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 成语拼音:
- [zhāo zhāo hán shí,yè yè yuán xiāo]
- 成语解释:
- 寒食:清明节;元宵:元宵节。早晚都像过节一样。形容生活奢华,整天寻欢作乐
- 成语出处:
- 元·白仁甫《梧桐雨》第一折:“寡人自从得了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
-
15
自同寒蝉
- 成语拼音:
- [zì tóng hán chán]
- 成语解释:
- 寒蝉:冬天的蝉不叫。自己同寒天的蝉一样,比喻闭口不说话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16
仗马寒蝉
- 成语拼音:
- [zhàng mǎ hán chán]
- 成语解释:
-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 成语出处:
- 《冷眼观》第30回:“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
-
17
枕冷衾寒
- 成语拼音:
- [zhěn lěng qīn hán]
- 成语解释:
- 枕被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 成语出处: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
18
衣取蔽寒
- 成语拼音:
- [yī qǔ bì hán]
- 成语解释:
- 取:选取,采用;蔽:遮往。衣服只求抵御寒冷
- 成语出处: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
19
一寒如此
- 成语拼音:
- [yī hán rú cǐ]
- 成语解释:
- 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
20
心如寒灰
- 成语拼音:
- [xīn rú hán huī]
- 成语解释:
- 见“心若死灰”。
- 成语出处:
-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启》:“失意多病,衰不待年,心如寒灰,头有白发。”
* 寒的成语,带寒字的成语,包含寒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