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忘字的成语 (73个)
-
1
流连忘返
- 成语拼音:
- [liú lián wàng fǎn]
- 成语解释:
-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
2
得意忘形
- 成语拼音:
- [dé yì wàng xíng]
- 成语解释:
-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 成语出处:
-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3
忘乎所以
- 成语拼音:
- [wàng hū suǒ yǐ]
- 成语解释: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夫人倾身陪奉,忘其所以。”
-
4
废寝忘食
- 成语拼音:
- [fèi qǐn wàng shí]
- 成语解释:
-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 成语出处:
-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5
念念不忘
- 成语拼音:
- [niàn niàn bù wàng]
- 成语解释:
- 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时刻思念;永不忘记。
- 成语出处: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论语》:“其言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
6
数典忘祖
- 成语拼音:
- [shǔ diǎn wàng zǔ]
- 成语解释:
- 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现在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成语出处:
- 《左传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
7
见利忘义
- 成语拼音:
- [jiàn lì wàng yì]
- 成语解释:
-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8
不忘沟壑
- 成语拼音:
- [bù wàng gōu hè]
- 成语解释:
- 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 成语出处: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赵歧注:“志士守义者也,君子固穷,故常念死无棺椁没沟壑而不恨也。”
-
9
至仁忘仁
- 成语拼音:
- [zhì rén wàng rén]
- 成语解释:
- 至仁:最大的仁德。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
- 成语出处: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任数》:“故至德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
-
10
逐末忘本
- 成语拼音:
- [zhú mò wàng běn]
- 成语解释:
- 追求细枝末节,忘记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成语出处:
-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今题金山而必曰金玉之金,咏赤城而必云赤白之赤,皆逐末忘本之过也。”
-
11
逐流忘返
- 成语拼音:
- [zhú liú wàng fǎn]
- 成语解释:
- 随波流荡而忘却归来。指随逐时俗,而不知返归根本。
- 成语出处:
- 章炳麟《文学说例》:“不通斯例,则古义不完,逐流忘返,则谬说滋起。”
-
12
指敌忘身
- 成语拼音:
- [zhǐ dí wàng shēn]
- 成语解释:
- 指敌:与敌人作战。与敌人作战,要舍生忘死,勇于牺牲
- 成语出处:
- 战国·尉缭《尉缭子·兵教下》:“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
-
13
治不忘乱
- 成语拼音:
- [zhì bù wàng luàn]
- 成语解释:
- 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动乱
- 成语出处:
- 《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14
知安忘危
- 成语拼音:
- [zhī ān wàng wēi]
- 成语解释:
- 只知道过太平日子而忘记了危险的时候
- 成语出处:
- 晋·潘岳《秋兴赋》:“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
15
永志不忘
- 成语拼音:
- [yǒng zhì bù wàng]
- 成语解释:
- 永远记住,不遗忘。
- 成语出处:
- 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
16
遗形忘性
- 成语拼音:
- [yí xíng wàng xìng]
- 成语解释:
- 见“遗形藏志”。
- 成语出处:
- 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
17
遗物忘形
- 成语拼音:
- [yí wù wàng xíng]
- 成语解释:
- 泯灭物我界限,谓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 成语出处:
- 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
18
遗世忘累
- 成语拼音:
- [yí shì wàng lèi]
- 成语解释:
- 避世隐居而不为世俗之事牵累。
- 成语出处:
- 明·方孝孺《学士亭记》:“故或放迹于江海,或养操于山林,求遗世忘累志士而与之游。”
-
19
忧国忘家
- 成语拼音:
- [yōu guó wàng jiā]
- 成语解释:
- 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
20
忧公忘私
- 成语拼音:
- [yōu gōng wàng sī]
- 成语解释:
- 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 成语出处:
-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 忘的成语,带忘字的成语,包含忘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