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忘字的成语 (73个)

1

忧国忘私

成语拼音:
[yōu guó wàng sī]
成语解释:
忧:忧虑。忧虑国事,忘记了私事
成语出处:
《古文苑·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
2

忧国忘身

成语拼音:
[yōu guó wàng shēn]
成语解释:
忧:忧虑。一心忧虑国事,忘了自身安危
成语出处:
《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
3

徙宅忘妻

成语拼音:
[xǐ zhái wàng qī]
成语解释:
徙:迁移;宅:住所。搬家忘记把妻子带走。比喻粗心到了荒唐的地步。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敬慎》:“予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
4

殉义忘身

成语拼音:
[xùn yì wàng shēn]
成语解释: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成语出处:
《陈书·鲁广达传论》:“鲁广达全忠守道,殉义忘身,盖亦陈代之良臣也。”
5

殉义忘生

成语拼音:
[xùn yì wàng shēng]
成语解释:
殉:献出生命。为追求正义而献身
成语出处:
唐·陈子昂《为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之至。”
6

相忘形骸

成语拼音:
[xiāng wàng xíng hái]
成语解释:
谓彼此不拘形迹,无所顾忌。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答云:‘小梅事我年余,相忘形骸,我已婉求之矣。’”
7

相忘江湖

成语拼音:
[xiāng wàng jiāng hú]
成语解释:
指鱼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间无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记,各不关心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8

心手相忘

成语拼音:
[xīn shǒu xiāng wàng]
成语解释:
极言得心应手。
成语出处: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子瞻机神敏妙,比及暮年,心手相忘,独立千载。”
9

徇国忘家

成语拼音:
[xùn guó wàng jiā]
成语解释:
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不顾个人家庭得失与安危
成语出处:
唐·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徇国忘家,恤人忧己。”
10

徇国忘己

成语拼音:
[xùn guó wàng jǐ]
成语解释:
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成语出处:
《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
11

徇公忘己

成语拼音:
[xùn gōng wàng jǐ]
成语解释:
徇:献出生命。为国家公众献身,弃私利于不顾
成语出处: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夺范纯仁谥忠宣议》:“直欲戒后世乱臣贼子之迷罔,徇公忘己,为国惜贤。”
12

徇国忘身

成语拼音:
[xùn guó wàng shēn]
成语解释:
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徇:为国献身。
成语出处:
唐 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13

萱草忘忧

成语拼音:
[xuān cǎo wàng yōu]
成语解释:
传说食萱草能令人忘忧,指想法解忧
成语出处:
《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萱’)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14

忘战者危

成语拼音:
[wàng zhàn zhě wēi]
成语解释:
指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同“忘战必危”。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桓范《兵要》:“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
15

忘战必危

成语拼音:
[wàng zhàn bì wēi]
成语解释:
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16

忘形之契

成语拼音:
[wàng xíng zhī qì]
成语解释: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成语出处:
旧题宋 尤袤《全唐诗话 韦丹》:“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忘形之契,丹尝为《思归》绝句以寄澈。”
17

忘形之交

成语拼音:
[wàng xíng zhī jiāo]
成语解释: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
成语出处:
明 杨循吉《吴中语 魏守改郡治》:“然蒲圻爱彼殷勤,竟遂弃寐告,为。忘形之交
18

忘形交

成语拼音:
[wàng xíng jiāo]
成语解释:
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
成语出处:
《新唐书 孟郊传》:“孟郊者,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愈一见,为忘形交。”
19

勿忘在莒

成语拼音:
[wù wàng zài jǔ]
成语解释:
比喻不忘本。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20

忘象得意

成语拼音:
[wàng xiàng dé yì]
成语解释:
忘记物象,得到真谛。
成语出处:
南朝·齐·刘邙《答竟陵王子良书》:“微文接粗,渐说或允;忘象得意,顿义为长。”
* 忘的成语,带忘字的成语,包含忘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