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急字的成语 (73个)

1

缓不济急

成语拼音:
[huǎn bù jì jí]
成语解释:
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
2

狗急跳墙

成语拼音:
[gǒu jí tiào qiáng]
成语解释:
狗急了;能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蛮干捣乱。
成语出处:
《敦煌变文集 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3

扶危济急

成语拼音:
[fú wēi jì jí]
成语解释:
犹扶危济困。
成语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4

繁丝急管

成语拼音:
[fán sī jí guǎn]
成语解释:
繁:杂;丝:弦乐器;管:管乐器。指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
成语出处:
唐·韦应物《酒肆行》:“桃花飘俎柳垂筵,繁丝急管一时合。”
5

风急浪高

成语拼音:
[fēng jí làng gāo]
成语解释:
形容风浪很大
成语出处:
《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6

扶急持倾

成语拼音:
[fú jí chí qīng]
成语解释:
扶:帮助;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使之转危为安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序:“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
7

倒悬之急

成语拼音:
[dào xuán zhī jí]
成语解释: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8

当务之急

成语拼音:
[dāng wù zhī jí]
成语解释:
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9

操之过急

成语拼音:
[cāo zhī guò jí]
成语解释:
操:做;过:过分 。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马觭轮无的反者,操之急矣。”
10

存亡危急之秋

成语拼音:
[cún wáng wēi jí zhī qiū]
成语解释:
指生存、灭亡、危险、紧急的关键时刻
成语出处:
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的一切,而当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
11

不知轻重缓急

成语拼音:
[bù zhī qīng zhòng huǎn jí]
成语解释:
指人办事不知事情有主要的、次要的,急办的和可缓办的区别
成语出处: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12

不急之务

成语拼音:
[bù jí zhī wù]
成语解释:
务:事务。不紧迫的事务。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墓,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13

病急乱求医

成语拼音:
[bìng jí luàn qiú yī]
成语解释:
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他真是病急乱求医!”
14

病急乱投医

成语拼音:
[bìng jí luàn tóu yī]
成语解释:
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
15

巴巴急急

成语拼音:
[bā bā jí jí]
成语解释:
指勉强,凑合。同“巴巴结结”。
成语出处:
《古今小说 沉小官一鸟害七命》:“父子三人,正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巴巴急急,食不敷。”
* 急的成语,带急字的成语,包含急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