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怨字的成语 (73个)
-
1
任劳任怨
- 成语拼音:
- [rèn láo rèn yuàn]
- 成语解释:
- 任:担当、承担。做事既能承受劳苦;又能承受埋怨。
- 成语出处:
-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
2
以直报怨
- 成语拼音:
- [yǐ zhí bào yuàn]
- 成语解释:
-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3
怨天尤人
- 成语拼音:
- [yuàn tiān yóu rén]
- 成语解释:
- 怨恨天命;责怪别人(怨:怨恨;天:这里指命运;尤:责怪;归罪)。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4
以德报怨
- 成语拼音:
- [yǐ dé bào yuàn]
- 成语解释:
- 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 成语出处:
- 《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5
怨天怨地
- 成语拼音:
- [yuàn tiān yuàn dì]
- 成语解释:
- 抱怨天又抱怨地。后指埋怨不休。
- 成语出处:
-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缘,自作自受,怨天怨地。”
-
6
自怨自艾
- 成语拼音:
- [zì yuàn zì yì]
- 成语解释:
-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现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
7
资怨助祸
- 成语拼音:
- [zī yuàn zhù huò]
- 成语解释:
- 资:资助。助长怨恨,促使祸患到来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
8
众怨之的
- 成语拼音:
- [zhòng yuàn zhī dì]
- 成语解释:
- 众人怨恨的目标。
- 成语出处:
-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可见得我们就这大关的事不是好事,我这当督检的,还是众怨之的呢。”
-
9
载道怨声
- 成语拼音:
- [zài dào yuàn shēng]
- 成语解释:
-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
- 成语出处:
- 清·感惺《断头台·受献》:“笑雌黄舌饶,黑符心骄,绿豆儿眼小,博得个载道怨声碧汉高。”
-
10
睚眦之怨
- 成语拼音:
- [yá zì zhī yuàn]
- 成语解释:
-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
11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成语拼音:
- [yǐ zhí bào yuàn,yǐ dé bào dé]
- 成语解释: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成语出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12
以怨报德
- 成语拼音:
- [yǐ yuàn bào dé]
- 成语解释:
- 怨:仇恨;报:报答;回报;德:恩惠。指忘恩负义;反而加害于人。
- 成语出处:
- 《国语 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
13
怨天忧人
- 成语拼音:
- [yuàn tiān yóu rén]
- 成语解释:
- 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14
猿啼鹤怨
- 成语拼音:
- [yuán tí hè yuàn]
- 成语解释:
- 见“猿啼鹤唳”。
- 成语出处:
- 明·汤显祖《牡丹亭·御淮》:“听得猿啼鹤怨,泪湿征袍如汗。”
-
15
怨声载道
- 成语拼音:
- [yuàn shēng zài dào]
- 成语解释:
- 载:充满;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塞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
-
16
怨声载路
- 成语拼音:
- [yuàn shēng zài lù]
- 成语解释:
-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张廷珪传》:“州县征输,星火逼迫,或谋计靡所,或鬻卖以充,怨声载路,私气未洽。”
-
17
怨声盈路
- 成语拼音:
- [yuàn shēng yíng lù]
- 成语解释:
-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
- 成语出处:
- 《魏书·高肇传》:“肇既当衡轴,每事任己,本无学识,动违礼度,好改先朝旧制,出情妄作,减削封秩,抑黜勋人。由是怨声盈路矣。”
-
18
怨声满道
- 成语拼音:
- [yuàn shēng mǎn dào]
- 成语解释:
- 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
19
怨入骨髓
- 成语拼音:
- [yuàn rù gǔ suǐ]
- 成语解释:
- 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 成语出处:
- 《史记·秦本纪》:“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妇,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
-
20
怨气满腹
- 成语拼音:
- [yuàn qì mǎn fù]
- 成语解释:
- 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 祭祀志上》:“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
* 怨的成语,带怨字的成语,包含怨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