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扬字的成语 (73个)
-
1
飞砂扬砾
- 成语拼音:
- [fēi shā yáng lì]
- 成语解释:
- 见“飞沙走砾”。
- 成语出处:
- 《元史·顺帝纪十》:“京师大风自北起,飞砂扬砾,白日昏暗。”
-
2
焚尸扬灰
- 成语拼音:
- [fén shī yáng huī]
- 成语解释:
- 见“焚骨扬灰”。
- 成语出处:
- 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烧坯》:“其母恨礼甚,又诣弄部,请照陶和气例,凌迟后焚尸扬灰。”
-
3
飞沙扬砾
- 成语拼音:
- [fēi shā yáng lì]
- 成语解释:
- 见“飞沙走砾”。
- 成语出处:
- 《宋书·五行志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沙扬砾。”
-
4
分路扬镳
- 成语拼音:
- [fēn lù yáng biāo]
- 成语解释:
-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 成语出处:
- 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5
焚骨扬灰
- 成语拼音:
- [fén gǔ yáng huī]
- 成语解释:
-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 成语出处:
- 《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
6
分道扬镳
- 成语拼音:
- [fēn dào yáng biāo]
- 成语解释:
- 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 成语出处:
- 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7
遏恶扬善
- 成语拼音:
- [è è yán shàn]
- 成语解释:
- 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 成语出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8
东扬西荡
- 成语拼音:
- [dōng yáng xī dàng]
- 成语解释:
- 谓飘泊无定。
- 成语出处:
- 《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见怜,怎样着落妹子死后魂灵,不至东扬西荡。”
-
9
斗挹箕扬
- 成语拼音:
- [dòu yì jī yáng]
- 成语解释:
- 比喻无实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为名。语出《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
- 成语出处:
- 语出《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
10
蹈厉发扬
- 成语拼音:
- [dǎo lì fā yáng]
- 成语解释:
- 蹈厉:踏地猛厉;发扬:奋发。比喻奋勇直前
- 成语出处:
-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
11
东海扬尘
- 成语拼音:
- [dōng hǎi yáng chén]
- 成语解释:
-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 成语出处:
- 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
12
顿挫抑扬
- 成语拼音:
- [dùn cuò yì yáng]
- 成语解释:
-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 成语出处:
-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
13
阐扬光大
- 成语拼音:
- [chǎn yáng guāng dà]
- 成语解释:
- 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
- 成语出处:
- 明 李贽《与焦弱侯书》:“待木之人,望兄速了业缘,以阐扬光大此学为不朽事业。”
-
14
丑事外扬
- 成语拼音:
- [chǒu shì wài yáng]
- 成语解释:
- 不光彩、见不得人的事在外面到处传扬
- 成语出处:
-
15
畅叫扬疾
- 成语拼音:
- [chàng jiào yáng jí]
- 成语解释:
- 指大吵大闹。“畅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
- 成语出处:
- 元 杨暹《刘行首》第四折:“可笑愚痴,不辨个高低,畅叫扬疾。”
-
16
挫骨扬灰
- 成语拼音:
- [cuò gǔ yáng huī]
- 成语解释:
- 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
- 成语出处: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
17
出丑扬疾
- 成语拼音:
- [chū chǒu yáng jí]
- 成语解释:
- 暴露丑恶。
- 成语出处:
-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这一场出丑扬疾,安排下佯小心,妆大胆,丹方一味。”
-
18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成语拼音:
- [bǒ zhī yáng zhī,kāng bǐ zài qián]
- 成语解释:
-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19
簸扬糠秕
- 成语拼音:
- [bǒ yáng kāng bǐ]
- 成语解释:
-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无才而居前列
- 成语出处:
- 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书》:“儿曹徼时厚幸,并登仕版,而懋修又邋居文孙之首,簸扬糠秕,殊为惭汗。”
-
20
播土扬尘
- 成语拼音:
- [bō tǔ yáng chén]
- 成语解释:
- 播:扬。指尘土飞扬。形容飞奔
- 成语出处:
-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恨不得播土扬尘,又无个过性的人。”
* 扬的成语,带扬字的成语,包含扬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