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招字的成语 (73个)
-
1
花枝招展
- 成语拼音:
- [huā zhī zhāo zhǎn]
- 成语解释:
- 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漂亮。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蓬步轻移,如花枝招展一般。”
-
2
招兵买马
- 成语拼音:
- [zhāo bīng mǎi mǎ]
- 成语解释:
- 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
- 成语出处: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
3
树大招风
- 成语拼音:
- [shù dà zhāo fēng]
- 成语解释:
- 树大了容易招风打击。比喻目标大了引人注意;容易招惹是非。
- 成语出处:
- 明 吴承恩《西游记》:“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
4
招灾惹祸
- 成语拼音:
- [zhāo zāi rě huò]
- 成语解释:
- 招引灾祸。
- 成语出处:
- 清·李渔《巧团圆·议赘》:“难道我老夫妻两口自己照管不来,还带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去招灾惹祸不成!”
-
5
招灾揽祸
- 成语拼音:
- [zhāo zāi lǎn huò]
- 成语解释:
- 招揽灾祸。
- 成语出处:
- 元本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你直待要打破了砂锅,是你招灾揽祸。”
-
6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 成语拼音:
- [zhā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
- 成语解释:
- 挥:摆手。手一招就来,手一挥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指用人时非常随意
- 成语出处:
- 宋·苏轼《王仲仪真赞序》:“至于缓急之际,决大策,安大众,呼之则来,挥之则散者,唯世臣巨室为能。”
-
7
招之不来,麾之不去
- 成语拼音:
- [zhāo zhī bù lái,huī zhī bù qù]
- 成语解释:
- 麾:同“挥”,挥手。形容为人刚正不阿,坚定不移,不轻易听命于人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黯列传》:“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
8
招摇撞骗
- 成语拼音:
- [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 成语解释:
- 招摇:故意炫耀自己;撞骗:到处找机会行骗。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自己;进行诈骗。也作“撞骗招摇”。
- 成语出处:
- 清 曹雪芹《红楼梦》:“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
-
9
招摇过市
- 成语拼音:
- [zhāo yáo guò shì]
- 成语解释:
- 大摇大摆地走过大街。比喻故意在人多热闹的地方显示声势;惹人注意。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
10
招贤下士
- 成语拼音:
- [zhāo xián xià shì]
- 成语解释:
- 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9回:“于是宣王招贤下士,疏远嬖佞……齐国大治。”
-
11
招降纳叛
- 成语拼音:
- [zhāo xiáng nà pàn]
- 成语解释:
- 指招收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现多用来形容网罗坏人;扩充力量;结党营私。
- 成语出处:
- 《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 与卓珂月》:“辄欲奏记自通,已又念近日时刻中诸君子,所记载文籍,不啻招降纳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虽不尽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
12
招贤纳士
- 成语拼音:
- [zhāo xián nà shì]
- 成语解释:
-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 成语出处:
-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13
招降纳顺
- 成语拼音:
- [zhāo xiáng nà shùn]
- 成语解释:
- 招:招引;纳:接纳;顺:归顺。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
-
14
招贤礼士
- 成语拼音:
- [zhāo xián lǐ shì]
- 成语解释:
- 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 成语出处:
- 宋·陈亮《酌古论·曹公》:“……光辅汉帝,招贤礼士,修明庶政,以宰天下。”
-
15
招降纳附
- 成语拼音:
- [zhāo xiáng nà fù]
- 成语解释:
- 招:招引;纳:接纳;附:归附。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 成语出处:
- 《元史·来阿八赤传》:“今出兵分定其地,招降纳附,勿纵士卒侵掠。”
-
16
招降纳款
- 成语拼音:
- [zhāo xiáng nà kuǎn]
- 成语解释:
- 招:招引;纳:接纳;款:投诚。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 成语出处:
-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明道》:“岂非招降纳款,开之以自新乎!”
-
17
招亡纳叛
- 成语拼音:
- [zhāo wáng nà pàn]
- 成语解释:
- 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 成语出处: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帝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
-
18
招是生非
- 成语拼音:
- [zhāo shì shēng fēi]
- 成语解释:
- 见“招是惹非”。
- 成语出处: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战斗,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谿,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决不在大处着眼。”
-
19
招事惹非
- 成语拼音:
- [zhāo shì rě fēi]
- 成语解释:
- 见“招是惹非”。
- 成语出处: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五回:“少年骄惰放肆……将来招事惹非,败坏家门。”
-
20
招是惹非
- 成语拼音:
- [zhāo shì rě fēi]
- 成语解释:
- 招惹是非。谓无故生事。
- 成语出处:
-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经过,又是招是惹非。”
* 招的成语,带招字的成语,包含招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