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挪字的成语 (73个)

1

七担八挪

成语拼音:
[qī dān bā nuó]
成语解释:
一再耽搁拖延。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4回:“因与众人在吴道官房里算帐,七担八挪缠到这咱晚。”
2

千凑万挪

成语拼音:
[qiān còu wàn nuó]
成语解释:
凑:凑集。千方百计筹集挪借资金。比喻尽力筹资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通共一二十两银子,还不够三五天使用的呢,若不是我千凑万挪的,早不知过到什么破窑里去了。”
3

东闪西挪

成语拼音:
[dōng shǎn xī nuó]
成语解释:
形容有所畏惧,躲躲闪闪。
成语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他的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4

东挪西凑

成语拼音:
[dōng nuó xī còu]
成语解释:
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过了两月,又近吉日,却又欠迎亲之费,六老只得东挪西凑,寻了几件衣饰之类,往典铺中解了几十两银子,却也不够使用。”
5

东挪西撮

成语拼音:
[dōng nuó xī cuō]
成语解释:
同“东挪西凑”。
成语出处:
《水浒传》第九四回:“我这里正项钱粮,兀自起解不足,东挪西撮。你这项信赏钱,依着我,权且存置库内。”
6

东挪西辏

成语拼音:
[dōng nuó xī còu]
成语解释:
挪:挪借;辏:通“凑”,聚合。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成语出处:
明·沈受先《三元记·归妹》:“我命运乖,粮运折,家私都准折,东挪西辏犹还缺,一女多娇,将他来抛撇。”
7

东挪西借

成语拼音:
[dōng nuó xī jiè]
成语解释:
指到处挪借款项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6回:“来京引见的人,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不过也是东挪西借,得了缺再去还人家。”
* 挪的成语,带挪字的成语,包含挪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