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掩字的成语 (73个)
-
1
掩耳盗铃
- 成语拼音:
- [yǎn ěr dào líng]
- 成语解释:
- 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 成语出处: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2
瑕不掩瑜
- 成语拼音:
- [xiá bù yǎn yú]
- 成语解释:
- 瑕:玉上的斑点;瑜:玉的光彩。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 成语出处:
- 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
3
遮遮掩掩
- 成语拼音:
- [zhē zhē yǎn yǎn]
- 成语解释:
- 指要隐瞒某种真相而行为不爽利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这里小姐,起初害羞,遮遮掩掩。今番背却夫人,一般也老落起来。”
-
4
遮掩耳目
- 成语拼音:
- [zhē yǎn ěr mù]
- 成语解释:
- 见“遮人眼目”。
- 成语出处:
-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听说事后执政府乘人不知,已将尸首掩埋了些,以图遮掩耳目。”
-
5
遮前掩后
- 成语拼音:
- [zhē qián yǎn hòu]
- 成语解释:
- 谓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
- 成语出处:
- 宋·朱熹《答叶正则书》之四:“大家讲究到底,大开眼看觑,大开口说话,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似说不说,做三日新妇子模样,不亦快哉!”
-
6
掩罪饰非
- 成语拼音:
- [yǎn zuì shì fēi]
- 成语解释:
- 掩:遮盖。掩饰错误和罪过
- 成语出处:
- 《明史·徐学诗传》:“盖嵩权力足以假手下石……文词便给足以掩罪饰非。”
-
7
掩映生姿
- 成语拼音:
- [yǎn yìng shēng zī]
- 成语解释:
- 掩映:隐约映衬。指景物互相衬托更显出景物的美
- 成语出处:
- 曾朴《孽海花》第20回:“两边碧渠如镜,掩映生姿。”
-
8
掩眼捕雀
- 成语拼音:
- [yǎn yǎn bǔ què]
- 成语解释:
- 同“掩目捕雀”。
- 成语出处:
- 《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
-
9
掩贤妒善
- 成语拼音:
- [yǎn xián dù shàn]
- 成语解释:
- 掩:压制。压制、妒嫉贤能之士
- 成语出处: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一卷:“勿谓卫公掩贤妒善,牛相不罹大祸,亦幸而免。”
-
10
掩瑕藏疾
- 成语拼音:
- [yǎn xiá cáng jí]
- 成语解释:
- 掩:遮盖。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
- 成语出处:
- 《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至于掩瑕藏疾,涤除疵垢,朝为寇仇,夕委心膂,虽未足希准古人,粗亦无负于新旧。”
-
11
掩人耳目
- 成语拼音:
- [yǎn rén ěr mù]
- 成语解释:
- 掩:遮盖。堵住人家耳朵;遮着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骗人。
- 成语出处: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
12
掩旗息鼓
- 成语拼音:
- [yǎn qí xī gǔ]
- 成语解释:
- ①卷起军旗,停擂战鼓。指军队隐蔽行动,避免暴露目标。②比喻停止行动。
- 成语出处:
- 《明史·流贼传·张献忠》:“献忠因得与山民市盐刍米酪,收溃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
13
掩其无备
- 成语拼音:
- [yǎn qí wú bèi]
- 成语解释:
- 掩:掩袭;备:防备。称乘敌方毫无防备时进行突袭。
- 成语出处:
- 《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14
掩其不备
- 成语拼音:
- [yǎn qí bù bèi]
- 成语解释:
- 掩:掩袭。备:防备。趁敌人毫无防备时进行突然袭击。亦作“掩其无备”。
- 成语出处:
- 《南齐书·刘怀珍传》:“今众少粮单,我悬彼固,正宜简精锐,掩其不备耳。”
-
15
掩面失色
- 成语拼音:
- [yǎn miàn shī sè]
- 成语解释:
- 掩:遮盖。遮着脸不敢看,脸因惊恐而变色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
16
掩目捕雀
- 成语拼音:
- [yǎn mù bǔ què]
- 成语解释:
- 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 成语出处: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琳传》:“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大国之事,其可以诈立乎!”
-
17
掩口失声
- 成语拼音:
- [yǎn kǒu shī shēng]
- 成语解释:
- 谓忍不住笑出声来。
- 成语出处:
- 明·马愈《马氏日抄·风异》:“众闻予言,将以为诞也,皆掩口失声。”
-
18
掩口而笑
- 成语拼音:
- [yǎn kǒu ér xiào]
- 成语解释:
- 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
- 成语出处:
- 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亮以麈尾掩口而笑。”
-
19
掩口葫芦
- 成语拼音:
- [yǎn kǒu hú lú]
- 成语解释:
- 捂着嘴笑。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
20
掩口胡卢
- 成语拼音:
- [yǎn kǒu hú lú]
- 成语解释:
- 胡卢:笑貌。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劭传》:“昔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漝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 掩的成语,带掩字的成语,包含掩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