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支字的成语 (73个)
-
1
支支吾吾
- 成语拼音:
- [zhī zhī wú wú]
- 成语解释:
-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 成语出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2
支离破碎
- 成语拼音:
- [zhī lí pò suì]
- 成语解释:
- 支离:分散。形容散乱不整;残缺不全。
- 成语出处:
- 元 许谦《白云集》:“近代以文辞取士,而不考其实,惟务雕镌镂刻,破碎支离,波淫邪遁之辞,靡所不至。”
-
3
空头支票
- 成语拼音:
- [kōng tóu zhī piào]
- 成语解释:
- 空头:有名无实的;支票:向银行取款或拨款的票据。指有名无实的支票;不能兑现。现多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或保证。
- 成语出处:
- 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
-
4
独木难支
- 成语拼音:
- [dú mù nán zhī]
- 成语解释:
- 一根木头难以支撑起将要倒塌的大房子。比喻单薄的力量无法维持全局。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拉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
5
左支右吾
- 成语拼音:
- [zuǒ zhī yòu wú]
- 成语解释:
- 《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原预讲左支右吾之策。”原谓左右抵拒,引申谓多方面穷于应付。
- 成语出处:
- 《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原预讲左支右吾之策。”
-
6
左支右捂
- 成语拼音:
- [zuǒ zhī yòu wǔ]
- 成语解释:
- 支:支撑。撑住左边,挡住右边。形容处境困难,穷于应付,顾此失彼
- 成语出处:
-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四卷:“今之描诗者,东拉西扯,左支右捂,都从故纸堆来,不从性情流出,是以手代心也。”
-
7
左支右绌
- 成语拼音:
- [zuǒ zhī yòu chù]
- 成语解释:
- 射箭时左手支撑;右手弯曲。指应付了这一面;便应付不了那一面。(绌:屈;不足)。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
8
左支右调
- 成语拼音:
- [zuǒ zhī yòu diào]
- 成语解释:
- 谓支吾搪塞。
- 成语出处:
- 清·孔尚任《桃花扇·投猿》:“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语言多虚冒,凭空何处军粮到。无端左支右调,看他神情,大抵非逃即盗。”
-
9
支支梧梧
- 成语拼音:
- [zhī zhī wú wú]
- 成语解释:
- 见“支支吾吾”。
- 成语出处:
-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后羿]坐在对面的铺着脱毛的旧豹皮的木榻上,搔着头皮,支支梧梧地说——‘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
-
10
支左屈右
- 成语拼音:
- [zhī zuǒ qū yòu]
- 成语解释:
- 成语出处:
-
11
支叶硕茂
- 成语拼音:
- [zhī yè shuò mào]
- 成语解释:
- 树的枝叶硕大茂密,比喻子孙繁盛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宗子公族蕃滋,支叶硕茂。”
-
12
支叶扶疏
- 成语拼音:
- [zhī yè fú shū]
- 成语解释:
- 形容树木长势良好,颇为繁盛。也形容家族繁盛,子孙满堂,还可形容文章内容充实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武五子传》:“高皇帝,览踪迹,观得失,见秦建本非是,故改其路,规土连城,布王子孙,是以支叶扶疏,异姓不得间也。”
-
13
支吾其词
- 成语拼音:
- [zhī wú qí cí]
- 成语解释:
- 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
- 成语出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
14
支吾其辞
- 成语拼音:
- [zhī wū qí cí]
- 成语解释:
- 支吾:言辞不清。指言语含糊,搪塞应付,不肯爽快地道出实情
- 成语出处:
- 叶圣陶《秋》:“她心里固然不舒服,脸上却不好意思发作,便支吾其辞说忘了。”
-
15
支手舞脚
- 成语拼音:
- [zhī shǒu wǔ jiǎo]
- 成语解释:
- 犹言指手画脚。
- 成语出处: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王悛有了酒意,做出财主的样式,支手舞脚的发挥。”
-
16
增收节支
- 成语拼音:
- [zēng shōu jié zhī]
- 成语解释:
- 增加收入,节约开支。
- 成语出处:
-
17
支离拥肿
- 成语拼音:
- [zhī lí yōng zhǒng]
- 成语解释:
- 支离:分散。指分散的东西聚合在一起
- 成语出处: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夏侯玄以才望被戮,无支离拥肿之鉴也。”
-
18
支离繁碎
- 成语拼音:
- [zhī lí fán suì]
- 成语解释:
- 支离: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
- 成语出处:
-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为学两端》:“近时为学不过两端,一则径趋简约,脱略过高;一则专务外驰,支离繁碎。”
-
19
支分族解
- 成语拼音:
- [zhī fēn zú jiě]
- 成语解释:
- 见“支分节解”。
- 成语出处:
- 清·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于诱掖,其言批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
20
支分节解
- 成语拼音:
- [zhī fēn jié jiě]
- 成语解释:
- 亦作“支分族解”。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节,关节。族,骨节交错盘结之处。比喻剖析义理,详尽中肯。
- 成语出处:
-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
* 支的成语,带支字的成语,包含支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