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字的成语 (73个)
-
1
互通有无
- 成语拼音:
- [hù tōng yǒu wú]
- 成语解释:
-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
2
粗中有细
- 成语拼音:
- [cū zhōng yǒu xì]
- 成语解释:
- 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
- 成语出处: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沙僧听说,大喜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
3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成语拼音:
- [mǐ bù yǒu chū,xiǎn kè yǒu zhōng]
- 成语解释:
- 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 成语出处:
- 《诗经 大雅 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4
有情有义
- 成语拼音:
- [yǒu qíng yǒu yì]
- 成语解释:
- 对人有深厚感情和情义
- 成语出处: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后来细细访问,方知果然不是拐子,倒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人。”
-
5
有口难言
- 成语拼音:
- [yǒu kǒu nán yán]
- 成语解释:
- 言:说。有嘴不能把话说出来。指由于某种原因只能把话藏在心里;不便或不敢说出来。
- 成语出处:
- 宋 苏轼《醉醒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
6
有根有底
- 成语拼音:
- [yǒu gēn yǒu dǐ]
- 成语解释:
- 犹言有根有据。
- 成语出处:
- 浩然《石山柏》:“为了证明他说的这些话有根有底,他又跟我翻起石山柏的历史。”
-
7
有利可图
- 成语拼音:
- [yǒu lì kě tú]
- 成语解释:
- 图:谋取。有利益可谋求。
- 成语出处:
-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图,可否即允照办。”
-
8
有福同享
- 成语拼音:
- [yǒu fú tóng xiǎng]
- 成语解释:
- 幸福来共同分离。
- 成语出处:
-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回:“彼此兄弟,自应有福同享。”
-
9
有口难辩
- 成语拼音:
- [yǒu kǒu nán biàn]
- 成语解释:
- 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
10
隔墙有耳
- 成语拼音:
- [gé qiáng yǒu ěr]
- 成语解释:
- 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 成语出处:
- 管仲《管子 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
11
振作有为
- 成语拼音:
- [zhèn zuò yǒu wéi]
- 成语解释:
- 振作精神,有所作为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此时制台正想振作有为。”
-
12
足足有余
- 成语拼音:
- [zú zú yǒu yú]
- 成语解释:
- 形容充足、宽裕,支用不完。
- 成语出处:
- 《新华日报》1954.10.31:“家庭生活足足有余。”
-
13
振振有辞
- 成语拼音:
- [zhèn zhèn yǒu cí]
- 成语解释:
-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 成语出处:
- 巴金《探索集 究竟属于谁?》:“这些人振振有辞、洋洋得意,经常发号施令,在大小会上点名训人。”
-
14
振振有词
- 成语拼音:
- [zhèn zhèn yǒu cí]
- 成语解释:
- 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 成语出处:
- 清 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
15
凿凿有据
- 成语拼音:
- [záo záo yǒu jù]
- 成语解释:
- 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 成语出处:
- 清 朱之瑜《答野传问》:“陶氏《辍耕录》云:‘蒙古入中国,中国方有木棉。’是凿凿有据也。”
-
16
作作有芒
- 成语拼音:
- [zuò zuò yǒu máng]
- 成语解释:
- 作作:光芒四射的样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声势显赫。
- 成语出处:
- 《史记·天官书》:“岁阴在酉,星居午。……作作有芒。”
-
17
铮铮有声
- 成语拼音:
- [zhēng zhēng yǒu shēng]
- 成语解释:
- 铮铮:金属相击声。比喻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 成语出处:
-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二出:“他也是敝世兄,在复社中铮铮有声,岂肯为此?”
-
18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 成语拼音:
-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 成语解释:
- 智者:聪明人;虑:思考,谋划;失:差错。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19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 成语拼音:
- [zhì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shī]
- 成语解释:
- 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 宇文融传》:“臣闻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愚夫千计,亦有一得。”
-
20
长幼有序
- 成语拼音:
- [zhǎng yòu yǒu xù]
- 成语解释:
- 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同“长幼有叙”。
- 成语出处:
- 《荀子 君子篇》:“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
* 有的成语,带有字的成语,包含有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