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椎字的成语 (73个)
-
1
椎膺顿足
- 成语拼音:
- [zhuī yīng dùn zú]
- 成语解释:
- 同“椎胸顿足”。
- 成语出处:
-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难怪个个中国青年读《女神》,没有不椎膺顿足,同《湘累》里的屈原同声叫道——哦,好悲切的歌词!”
-
2
椎心饮泣
- 成语拼音:
- [zhuī xīn yǐn qì]
- 成语解释:
- 犹言椎心泣血。
- 成语出处: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臣等原奏概归无效,拜命之余,不禁椎心饮泣。”
-
3
椎心呕血
- 成语拼音:
- [zhuī xīn ǒu xuè]
- 成语解释:
- 犹言椎心泣血。
- 成语出处:
-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驱策代表等匍匐来京,作最后之请求,冀当途之觉悟,椎心呕血,谨为我大总统缕陈之。”
-
4
椎心顿足
- 成语拼音:
- [zhuī xīn dùn zú]
- 成语解释:
- 同“椎胸顿足”。
- 成语出处:
-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每一循省未尝不椎心顿足,仰天长恸也。”
-
5
椎胸顿足
- 成语拼音:
- [zhuī xiōng dùn zú]
- 成语解释:
- 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时的情状。
- 成语出处:
-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无以少异于平时,乃椎胸顿足,痛恨于我国民之心既已死尽也。”
-
6
椎天抢地
- 成语拼音:
- [zhuī tiān qiǎng dì]
- 成语解释:
- 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二折:“好教我负屈衔冤无申诉,只有个椎天抢地号咷哭。”
-
7
椎拍輐断
- 成语拼音:
- [zhuī pāi wàn duàn]
- 成语解释:
- 輐:圆。用椎使不相合的物体拍合,圆转截断物体而不见裂状。指能适应事物,不露棱角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
-
8
椎牛歃血
- 成语拼音:
- [zhuī niú shà xuè]
- 成语解释:
-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 成语出处:
- 清·戴名世《纪红苗事》:“或欲有剽掠,则潜结众誓于神,椎牛歃血,乃出所获者,集而瓜分之。”
-
9
椎牛发冢
- 成语拼音:
- [zhuī niú fā zhǒng]
- 成语解释:
- 亦作“椎牛发?冢”。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 成语出处:
- 宋·苏轼《策别》十七:“小者呼鸡逐狗,大者椎牛发冢,无所不至。”
-
10
椎埋屠狗
- 成语拼音:
- [zhuī mái tú gǒu]
- 成语解释:
- 杀人宰狗。指为非作歹和从事低贱的职业。
- 成语出处:
- 宋·苏洵《权书下·高祖》:“谁谓百岁之后,椎埋屠狗之人见其亲戚乘势为帝王,而不欣然而从之邪!”
-
11
椎埋狗窃
- 成语拼音:
- [zhuī mái gǒu qiè]
- 成语解释:
- 谓抢杀偷盗,不务正业。
- 成语出处:
-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自绛灌至申屠嘉,皆向时棰埋狗窃之人。”
-
12
椎髻布衣
- 成语拼音:
- [zhuī jì bù yī]
- 成语解释:
- 椎形发髻,布制衣服。指妇女朴素的服饰。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梁鸿传》:“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
13
椎肤剥髓
- 成语拼音:
- [zhuī fū bāo suǐ]
- 成语解释:
- 形容残酷搜刮。
- 成语出处:
- 明·唐顺之《与郑户部书》:“国家惩奸之法未及于亲手欺盗之人,而椎肤剥髓、鬻妻买子之苦已波毒于穷檐无告之小民矣。”
-
14
椎肤剥体
- 成语拼音:
- [zhuī fū bāo tǐ]
- 成语解释:
- 见“椎肤剥髓”。
- 成语出处:
-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曰:‘霖雨、地震之灾,岂非重兵久在蜀,调登供馈,椎肤剥体,民怨所致,当修德抚民以应之,又何祷乎!’”
-
15
悬鼓待椎
- 成语拼音:
- [xuán gǔ dài zhuī]
- 成语解释:
- 《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悬鼓待椎”喻急不可待。
- 成语出处:
- 《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
-
16
十夫楺椎
- 成语拼音:
- [shí fū zhī zhuī]
- 成语解释:
- 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
17
十夫桡椎
- 成语拼音:
- [shí fū ráo zhuī]
- 成语解释:
- 见“十夫楺椎”。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
18
顿足椎胸
- 成语拼音:
- [dùn zú zhuī xiōng]
- 成语解释:
- 同“顿足搥胸”。
- 成语出处:
- 刘立凯《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广州众捣毁日货》:“社会人心异常兴奋,甚至妇人、孺子、车夫、苦力,风元不口谈抵制,戟批痛骂,握拳怒目,顿足椎胸。”
-
19
大辂椎轮
- 成语拼音:
- [dà lù zhuī lún]
- 成语解释:
- 大辂:古代大车;椎轮:无辐原始车轮。华美的大车是从无辐车轮的原始车开始的。比喻事物的进化,是从简到繁,从粗到精。
- 成语出处:
- 南朝 梁 萧统《序》:“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
-
20
椎心泣血
- 成语拼音:
- [chuí xīn qì xuě]
- 成语解释:
- 椎心:捶胸脯;泣血:因哭泣眼睛红肿得像流出血似的。用拳头捶打着胸脯;眼睛因哭泣而红肿;像要流出血一样。形容极度悲恸。
- 成语出处:
- 汉 李陵《答苏武书》:“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 椎的成语,带椎字的成语,包含椎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