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水字的成语 (73个)
-
1
尺山寸水
- 成语拼音:
- [chǐ shān cùn shuǐ]
- 成语解释:
- 每一小块山水。
- 成语出处:
- 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
2
盛水不漏
- 成语拼音:
- [chéng shuǐ bù lòu]
- 成语解释:
- 盛:以器受物。比喻说理严密
- 成语出处:
- 梁启超《霍布士学案》:“霍氏之哲学,理论极密,前呼后应,几有盛水不漏之观。”
-
3
车如流水马如龙
- 成语拼音:
- [chē rú liú shuǐ mǎ rú lóng]
- 成语解释:
-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4
车龙马水
- 成语拼音:
- [chē lóng mǎ shuǐ]
- 成语解释:
-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 成语出处: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3回:“超如笑着,向亭外一望,果然车龙马水。”
-
5
乘高决水
- 成语拼音:
- [chéng gāo jué shuǐ]
- 成语解释:
- 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 成语出处:
- 宋·司马光《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诚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顺风吹毛,乘高决水,可以不劳而成功者。”
-
6
春风沂水
- 成语拼音:
- [chūn fēng yí shuǐ]
- 成语解释:
-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 成语出处:
-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7
餐风宿水
- 成语拼音:
- [cān fēng sù shuǐ]
- 成语解释:
- 形容旅途的辛苦。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挂枝儿 送别》:“纵经营千倍利,不如家里安闲。餐风宿水,容颜易变。”
-
8
抽刀断水
- 成语拼音:
- [chōu dāo duàn shuǐ]
- 成语解释:
- 抽刀:拔出刀来。水:流水。抽出刀来要斩断流水。比喻无济于事,反会加速事态的发展。
- 成语出处:
-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9
拔诸水火,登于衽席
- 成语拼音:
- [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 成语解释:
- 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 成语出处:
- 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
10
不习水土
- 成语拼音:
- [bù xí shuǐ tǔ]
- 成语解释:
- 习:习惯,适应。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
- 成语出处: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
11
不通水火
- 成语拼音:
- [bù tōng shuǐ huǒ]
- 成语解释:
-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颜师古注:“不通水火,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
-
12
杯水之谢
- 成语拼音:
- [bēi shuǐ zhī xiè]
- 成语解释:
- 比喻微薄的酬谢
- 成语出处: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次日,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不曾受他杯水之谢,取路往杭州去了。”
-
13
杯水之敬
- 成语拼音:
- [bēi shuǐ zhī jìng]
- 成语解释:
- 犹言杯水之谢。
- 成语出处:
- 《歧路灯》第三八回:“孔耘轩道:‘小婿业师惠人老,原是弟说成的,今上学已经两月,弟尚无杯水之敬,所以(备筵)并请三位陪光。’”
-
14
杯水舆薪
- 成语拼音:
- [bēi shuǐ yú xīn]
- 成语解释:
- 见“杯水车薪”。
- 成语出处:
- 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杯水舆薪,势且莫抗。”
-
15
背水为阵
- 成语拼音:
- [bèi shuǐ wéi zhèn]
- 成语解释:
- 背:背向。背对河布阵,拼死作战。比喻决一作战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
16
跋山涉水
- 成语拼音:
- [bá shān shè shuǐ]
- 成语解释:
-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 成语出处:
-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
17
杯水粒粟
- 成语拼音:
- [bēi shuǐ lì sù]
- 成语解释:
- 一杯水,一粒粟。指极少量的饮食。
- 成语出处:
- 宋 洪迈《夷坚丙志 张拱遇仙》:“虽逾旬涉月,杯水粒粟无所须。喜饮酒,好作诗,行年六十,而颜色如壮者。”
-
18
冰清水冷
- 成语拼音:
- [bīng qīng shuǐ lěng]
- 成语解释:
- 指冷冷清清。
- 成语出处:
- 《何典》第四回:“初时还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闹弗清楚,到也不甚觉着。及至断了七,出过棺材,诸事停当,弄得家里冰清水冷。”
-
19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 成语拼音:
-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 成语解释:
- 敌:对抗;堰:拦河坝。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成语出处:
- 元 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
20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成语拼音:
-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
- 成语解释:
-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成语出处: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8回:“西门庆道:‘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 水的成语,带水字的成语,包含水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