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济字的成语 (73个)
-
1
恩威并济
- 成语拼音:
- [ēn wēi bìng jì]
- 成语解释:
- 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 成语出处: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6回:“以为恩威并济,内外兼筹,布置得七平八稳,可以任我欲为了。”
-
2
恩荣并济
- 成语拼音:
- [ēn róng bìng jì]
- 成语解释:
- 恩荣:恩惠荣宠。济:调济。恩惠与荣耀两种手段一起施行。
- 成语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
3
打富济贫
- 成语拼音:
- [dǎ fù jì pín]
- 成语解释:
- 打击豪绅、地主,贪官污吏,夺取其财物救济穷人。
- 成语出处: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打日本,反汉奸是天经地义啦,他们又打富济贫,这全对他的劲。”
-
4
材优干济
- 成语拼音:
- [cái yōu gàn jǐ]
- 成语解释:
- 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 成语出处:
- 《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
5
补天济世
- 成语拼音:
- [bǔ tiān jì shì]
- 成语解释:
- 修补苍天,挽回世运
- 成语出处:
-
6
博施济众
- 成语拼音:
- [bó shī jì zhòng]
- 成语解释:
-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
7
拔毛济世
- 成语拼音:
- [bá máo jì shì]
- 成语解释:
- 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 成语出处:
- 语出《列子 杨朱》:“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
8
表里相济
- 成语拼音:
- [biǎo lǐ xiāng jì]
- 成语解释:
- 表里:指内外;济:救助。指内外互相补充
- 成语出处:
- 晋 桓温《辞参朝政疏》:“不有行者,谁捍牧圉,表里相济,实深实重。”
-
9
拨乱济时
- 成语拼音:
- [bō luàn jì shí]
- 成语解释:
- 平定乱世,救济时势。同“拨乱济危”。
- 成语出处:
- 《晋书 武帝纪》:“太祖皇帝拨乱济时,扶翼刘氏,又用受命于汉。”
-
10
拨乱济危
- 成语拼音:
- [bō luàn jì wēi]
- 成语解释: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成语出处:
- 晋·龚壮《上李寿封事》:“管、蔡既兴,谗谀滋蔓,大义灭亲,拨乱济危。”
-
11
拔刀相济
- 成语拼音:
- [bá dāo xiāng jì]
- 成语解释:
- 拔:抽出。拔出刀来助战,多指见义勇为
- 成语出处:
- 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仍袖手旁观,英雄拔刀相济。”
-
12
不存不济
- 成语拼音:
- [bù cún bù jì]
- 成语解释:
- 支持不住,受不住。形容半死不活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七卷:“不存不济,香肌瘦损,教俺萦方寸。”
-
13
彬彬济济
- 成语拼音:
- [bīn bīn jǐ jǐ]
- 成语解释:
- 形容人才盛多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郑观应《盛世危言 技艺》:“而目前由学塾以升入学院教育者彬彬济济,于工艺之道无不各造精微,此皆广设书院教育得宜之有效也。”
* 济的成语,带济字的成语,包含济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