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物字的成语 (73个)
-
1
地大物博
- 成语拼音:
- [dì dà wù bó]
- 成语解释: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成语出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
2
池中之物
- 成语拼音:
- [chí zhōng zhī wù]
- 成语解释:
- 池:池塘。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
- 成语出处: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也。”
-
3
触物兴怀
- 成语拼音:
- [chù wù xīng huái]
- 成语解释:
-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怀。
- 成语出处:
-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月泉吟社》:“触物兴怀言不尽,春来非是爱吟诗。”
-
4
称物平施
- 成语拼音:
- [chēng wù píng shī]
- 成语解释:
- 称:通“秤”,计重;施:给予。根据物品的多寡来平均分配
- 成语出处:
- 《周易·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
5
触物伤情
- 成语拼音:
- [chù wù shāng qíng]
- 成语解释:
- 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 成语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惟有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
-
6
柴天改物
- 成语拼音:
- [chái tiān gǎi wù]
- 成语解释:
- 指改朝换代。改物,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
- 成语出处:
- 《宋书 武帝纪赞》:“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之初,功实静乱,又殊感熙之末。”
-
7
逴俗绝物
- 成语拼音:
- [chāo sú jué wù]
- 成语解释:
- 犹言超世绝俗。
- 成语出处:
- 清·周亮工《书影》第五卷:“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
-
8
超然物外
- 成语拼音:
- [chāo rán wù wài]
- 成语解释:
-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
- 成语出处:
-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
-
9
残民害物
- 成语拼音:
- [cán mín hài wù]
- 成语解释:
- 残:伤害。摧残百姓,损害财物
- 成语出处:
- 宋 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县有残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问。”
-
10
丑类恶物
- 成语拼音:
- [chǒu lèi è wù]
- 成语解释:
- 指坏人。
- 成语出处: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
-
11
成己成物
- 成语拼音:
- [chéng jǐ chéng wù]
- 成语解释:
- 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 成语出处: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
12
杯中之物
- 成语拼音:
- [bēi zhōng zhī wù]
- 成语解释:
-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同“杯中物”。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一生挣得一副好酒量,闷来时只是饮酒,尽醉方休,日常饭食,有一顿,没一顿,都不计较,单少不得杯中之物。”
-
13
杯中物
- 成语拼音:
- [bēi zhōng wù]
- 成语解释:
- 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 成语出处:
- 晋 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
14
比物属事
- 成语拼音:
- [bǐ wù zhǔ shì]
- 成语解释:
-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 成语出处:
- 汉 枚乘《七发》:“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
15
博物通达
- 成语拼音:
- [bó wù tōng dá]
- 成语解释:
- 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
16
别无他物
- 成语拼音:
- [bié wú tā wù]
- 成语解释:
- 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同“别无长物”。
- 成语出处: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七卷:“伯桃视之,止有一塌,塌上堆积书卷,别无他物。”
-
17
薄物细故
- 成语拼音:
- [bó wù xì gù]
- 成语解释:
-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欢。”
-
18
博物君子
- 成语拼音:
- [bó wù jūn zǐ]
- 成语解释:
- 指博学多识的人。
- 成语出处:
- 《史记 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 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
19
比物连类
- 成语拼音:
- [bǐ wù lián lèi]
- 成语解释:
- 比物:比喻;连:连缀;类:相同的事物。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然其连类比物,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挠。”
-
20
博物洽闻
- 成语拼音:
- [bó wù qià wén]
- 成语解释:
-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赞》:“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 物的成语,带物字的成语,包含物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