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物字的成语 (73个)

1

文房四物

成语拼音:
[wén fáng sì wù]
成语解释:
见“文房四宝”。
成语出处:
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张、李氏之墨,吴、唐、蜀、闽、两越之纸,端溪、歙穴之砚,鼠须栗尾狸毫兔颖之笔,所谓文房四物,山藏海蓄,极天下之选。”
2

物阜民安

成语拼音:
[wù fǔ mín ān]
成语解释: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3

物阜民康

成语拼音:
[wù fù mín kāng]
成语解释:
物产丰富,人民安康。
成语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
4

物阜民熙

成语拼音:
[wù fù mín xī]
成语解释:
阜:丰富;熙:吉祥。物产丰富,人民幸福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我则待罢刀兵,安社稷,则要的物阜民熙,则俺这为臣子要当竭力。”
5

物腐虫生

成语拼音:
[wù fǔ chóng shēng]
成语解释: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
成语出处:
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6

物不平则鸣

成语拼音: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成语解释: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成语出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7

天灾物怪

成语拼音:
[tiān zāi wù guài]
成语解释:
灾:灾祸。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
成语出处:
《明史·王家屏传》:“天灾物怪,罔彻宸聪,国计民生,莫关圣虑。”
8

铁腕人物

成语拼音:
[tiě wàn rén wù]
成语解释:
用意志或性格的力量或军事手段进行领导或控制的人
成语出处: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6章:“大都觉得工人们被陆明挑逗起来的不满情绪随着铁腕人物甩出的那个清脆见血的耳光,基本上算是烟消云散了。”
9

托物寓感

成语拼音:
[tuō wù yù gǎn]
成语解释: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成语出处:
明·王炜《慈竹堂记》:“夫奉亲致养者,孝子之折分;托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10

托物引类

成语拼音:
[tuō wù yǐn lèi]
成语解释: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成语出处:
宋 苏轼《答黄鲁直书》:“《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
11

体物缘情

成语拼音:
[tǐ wù yuán qíng]
成语解释:
谓诗赋的状物与抒情。语本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成语出处:
语出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12

托物寓兴

成语拼音:
[tuō wù yù xīng]
成语解释: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成语出处:
《宣和画谱·文同》:“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戏。”
13

托物感怀

成语拼音:
[tuō wù gǎn huái]
成语解释: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成语出处:
清·汪琬《说铃》:“故能托物感怀,缠绵凄恻,若使饥寒切肤,亦未暇尔尔。”
14

托物连类

成语拼音:
[tuō wù lián lèi]
成语解释: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见“托物引类”。
成语出处:
明·王炜《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诗之为用,共托物连类,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
15

托物陈喻

成语拼音:
[tuō wù chén yù]
成语解释:
借事物设喻。
成语出处:
元·杨载《诗法家教·讽谏》:“古人凡欲讽谏,多借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以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
16

天生尤物

成语拼音:
[tiān shēng yóu wù]
成语解释:
指容貌艳丽的女子。
成语出处:
明 梅鼎祚《玉合记 砥节》:“看他虽是禅踪,自然冶态,正是那天生尤物,世不虚名。”
17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成语拼音:
[tù sǐ hú bēi,wù shāng qí lèi]
成语解释: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18

头面人物

成语拼音:
[tóu miàn rén wù]
成语解释: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19

傥来之物

成语拼音:
[tǎng lái zhī wù]
成语解释:
傥来:偶然、意外得来的。无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财物。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
20

倘来之物

成语拼音:
[tǎng lái zhī wù]
成语解释:
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同“傥来之物”。
成语出处: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这钱财是倘来之物。”
* 物的成语,带物字的成语,包含物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