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字的成语 (73个)
-
1
千变万状
- 成语拼音:
- [qiān biàn wàn zhuàng]
- 成语解释:
- 变化繁多,呈现出各种情状。
- 成语出处:
- 汉·伶玄《赵飞燕外传》:“后殿又为温室、凝缸室、浴兰室,曲房连槛,饰黄金白玉,以壁为表里,千变万状。”
-
2
莫可名状
- 成语拼音:
- [mò kě míng zhuàng]
- 成语解释:
-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 成语出处:
- 明 刘基《松风阁记》:“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
-
3
狼狈万状
- 成语拼音:
- [láng bèi wàn zhuàng]
- 成语解释:
- 狼狈:窘迫的样子;万状:多种样子。形容极其困顿、窘迫。
- 成语出处: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太上因暑热成病,狼狈万状。”
-
4
恐慌万状
- 成语拼音:
- [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 成语解释:
- 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 成语出处:
-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十分动摇’、‘恐慌万状’两句话。”
-
5
嘉言善状
- 成语拼音:
- [jiā yán shàn zhuàng]
- 成语解释:
- 见“嘉言善行”。
- 成语出处:
- 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
-
6
惊惶万状
- 成语拼音:
- [jīng huáng wàn zhuàng]
- 成语解释:
- 惊惶: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 成语出处:
- 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
7
骇状殊形
- 成语拼音:
- [hài zhuàng shū xíng]
- 成语解释:
- 犹言奇形怪状。
- 成语出处:
- 清·祝德麟《海啸》诗:“阳侯拜,天吴舞,骇状殊形不可数。”
-
8
憨状可掬
- 成语拼音:
- [hān zhuàng kě jū]
- 成语解释:
- 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顽皮娇痴、单纯幼稚的样子充溢在外。招人喜爱。
- 成语出处: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乡人馈馈,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
9
绘声状物
- 成语拼音:
- [huì shēng zhuàng wù]
- 成语解释:
- 绘:描摹,形容;状:描摹。对事物的描绘
- 成语出处: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27篇:“《三侠五义》及其续书,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
-
10
行行出状元
- 成语拼音:
- [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
- 成语解释:
- 状元;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唐、宋时称进士及第的第一名;元代称殿式第一等第一名。后比喻本行中成绩最好的人。每种职业都有杰出的人才。
- 成语出处:
- 明 冯惟敏《玉抱肚 赠赵今燕》曲:“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出状元。”
-
11
诡状异形
- 成语拼音:
- [guǐ zhuàng yì xíng]
- 成语解释:
-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 成语出处:
- 《隋书·柳彧传》:“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
12
诡状殊形
- 成语拼音:
- [guǐ zhuàng shū xíng]
- 成语解释:
- 诡:怪异;殊:特殊。奇特怪异的形状
- 成语出处:
- 《梁书·沈约传》:“或坳或平,盘坚枕卧,诡状殊形。”
-
13
诡形殊状
- 成语拼音:
- [guǐ xíng shū zhuàng]
- 成语解释:
- 诡:怪异;殊:特殊,特别。奇特怪异的形状
- 成语出处:
- 《宣和画谱·人物》:“好画古僻人物,诡形殊状,格虽高古,意务新奇,故不能不近乎谲怪。”
-
14
鬼形怪状
- 成语拼音:
-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
- 成语解释:
- 犹言奇形怪状。
- 成语出处:
- 《禅真逸史》第二十回:“看看走近城边,蓦然城门开处,突出四个夜叉,生得鬼形怪状,面目狰狞,种种奇异之像。”
-
15
诡形怪状
- 成语拼音:
-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
- 成语解释:
-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
- 成语出处:
- 宋·胡仔《山谷下》:“戴叔伦诗云:‘诡形怪状翻合宜。’”
-
16
恶人先告状
- 成语拼音:
- [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
- 成语解释:
- 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
- 成语出处:
- 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
17
出言无状
- 成语拼音:
- [chū yán wú zhuàng]
- 成语解释:
- 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没好气,他却自以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无状起来。”
-
18
不可言状
- 成语拼音:
- [bù kě yán zhuàng]
- 成语解释:
- 状:形容。没法用言辞来形容
- 成语出处:
- 廖仲恺《再论钱币革命》:“其结果遂致钱币之购买力锐减,受契约上一定之月给以为生活者,窘苦不可言状。”
-
19
不堪言状
- 成语拼音:
- [bù kān yán zhuàng]
- 成语解释:
-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成语出处: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2回:“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也见了许多,竟有不堪言状的。”
-
20
安于现状
- 成语拼音:
- [ān yú xiàn zhuàng]
- 成语解释:
-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 成语出处:
-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 状的成语,带状字的成语,包含状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