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痒字的成语 (73个)
-
1
隔靴抓痒
- 成语拼音:
- [gé xuē zhuā yǎng]
- 成语解释:
- 同“隔靴搔痒”。
- 成语出处:
- 《续景德传灯录·安德子胜禅师》:“若也扬眉瞬目,又是鬼弄精魂,更或拈拂敲床,大似隔靴抓痒。”
-
2
隔靴搔痒
- 成语拼音:
- [gé xuē sāo yǎng]
- 成语解释:
-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中肯;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 成语出处: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
3
隔靴爬痒
- 成语拼音:
- [gé xuē pá yǎng]
- 成语解释:
- 同“隔靴搔痒”。
- 成语出处:
- 清·钱大昭《迩言》卷六:“《朱子语类》云:圣人只是识得性。百家纷纷,只是不识性字。扬子鹘鹘突突,荀子又所谓隔靴爬痒。”
-
4
不知痛痒
- 成语拼音:
- [bù zhī tòng yǎng]
- 成语解释:
-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
- 成语出处: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
5
不知疼痒
- 成语拼音:
- [bù zhī téng yǎng]
- 成语解释:
- 是疼是痒都不知道。比喻不体贴,不关心。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六回:“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办!”
-
6
不痒不痛
- 成语拼音:
- [bù yǎng bù tòng]
- 成语解释:
- 既不痛也不痒。比喻不中肯,没触及要害,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 成语出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痒不痛,浑身上或寒或热;没撩没乱,满腹中又饱又饥。”
-
7
不痛不痒
- 成语拼音:
- [bù tòng bù yǎng]
- 成语解释:
-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 成语出处:
-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
8
不疼不痒
- 成语拼音:
- [bù téng bù yǎng]
- 成语解释:
- 比喻说话做事只是做样子,不解决实际问题
- 成语出处: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3回:“你们这班狗头!打得太岁爷不疼不痒,好不耐烦!”
-
9
不觉技痒
- 成语拼音:
- [bù jué jì yǎng]
- 成语解释:
- 技:技艺。指具有某种技能的人,一遇机会,便情不自禁地想表现一下。
- 成语出处:
- 汉 应劭《风俗通 声音 筑》:“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伎痒,不能毋出言,曰:‘彼有善不善。’”
-
10
不关痛痒
- 成语拼音:
- [bù guān tòng yǎng]
- 成语解释:
- 不关:不相干。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情。与自身的利害没有关系。
- 成语出处: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
* 痒的成语,带痒字的成语,包含痒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