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硕字的成语 (73个)

1

硕大无朋

成语拼音:
[shuò dà wú péng]
成语解释:
硕:大;朋:比。原指相貌健美;为人公平不偏。后多用来形容非常大;无与伦比。
成语出处:
《诗经 唐风 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2

支叶硕茂

成语拼音:
[zhī yè shuò mào]
成语解释:
树的枝叶硕大茂密,比喻子孙繁盛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宗子公族蕃滋,支叶硕茂。”
3

通儒硕学

成语拼音:
[tōng rú shuò xué]
成语解释:
犹言通儒达士。
成语出处:
《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4

通才硕学

成语拼音:
[tōng cái shuò xué]
成语解释: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成语出处:
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粗得西学皮毛,辄满口名词,自诩为通才硕学……有不可一世之概。”
5

硕彦名儒

成语拼音:
[shuò yàn míng rú]
成语解释:
硕:大;彦:有才学的人。指有名声的大学者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6

硕学通儒

成语拼音:
[shuò xué tōng rú]
成语解释:
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成语出处: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7

硕望宿德

成语拼音:
[shuò wàng xiǔ dé]
成语解释:
犹言德高望重。
成语出处:
明·宋濂《送用明上人还四明序》:“净觉大师以硕望宿德为释子所宗,亦以上人为法器,俾出世于菩提律夺。”
8

硕果仅存

成语拼音:
[shuò guǒ jǐn cún]
成语解释:
大的树上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
清 候方域《彭容园文序》:“今则曾未须臾,而生死聚散,升沉显晦之变不可胜穷,而彭子获以硕果独存,岂非天哉。”
9

硕大无比

成语拼音:
[shuò dà wú bǐ]
成语解释:
见“硕大无朋”。
成语出处:
曹禺《日出》第一幕:“下面的裤子也硕大无比,裤管总在地上磨擦着。”
10

耆儒硕德

成语拼音:
[qí rú shuò dé]
成语解释:
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成语出处:
唐·张九龄《论教皇太子状》:“必使耆儒硕德,为之师保。”
11

耆儒硕老

成语拼音:
[qí rú shuò lǎo]
成语解释:
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成语出处:
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礼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
12

耆儒硕望

成语拼音:
[qí rú shuò wàng]
成语解释:
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成语出处:
《元史·崔彧传》:“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13

耆年硕德

成语拼音:
[qí nián shuò dé]
成语解释:
耆:古称六十岁为耆,泛指年高。硕:大。比喻年高而德望很重。
成语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当今王大臣耆年硕德,虽不乏人,求其能深知水军事务,胆识俱优者,恐难其选。”
14

耆德硕老

成语拼音:
[qí dé shuò lǎo]
成语解释:
盛德高年的人
成语出处:
唐 李翱《卓异记 三拜左仆射》:“其后以南省事疏,乃带平章之号,然非耆德硕老有嘉名者,莫得居之焉。”
15

鸿儒硕辅

成语拼音:
[hóng rú shuò fǔ]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16

鸿儒硕学

成语拼音:
[hóng rú shuò xué]
成语解释: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成语出处:
《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17

高才硕学

成语拼音:
[gāo cái shuò xué]
成语解释:
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成语出处:
唐·李纲《谏高祖不伶人为近侍疏》:“方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业,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18

丰功硕德

成语拼音:
[fēng gōng shuò dé]
成语解释:
同“丰功茂德”。
成语出处:
元·王恽《淇州创建故周府君祠碑铭》:“其丰功硕德,具载墓碑,兹不复云。”
19

博硕肥腯

成语拼音:
[bó shuò féi tú]
成语解释: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
* 硕的成语,带硕字的成语,包含硕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