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祸字的成语 (73个)
-
1
恶积祸盈
- 成语拼音:
- [è jī huò yíng]
- 成语解释:
-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 成语出处: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
2
恶贯祸盈
- 成语拼音:
- [è guàn huò yíng]
- 成语解释:
- 贯:钱串;祸:为害。指罪恶累累像钱串已满,末日来临
- 成语出处:
- 唐 崔融《谏税关市疏》:“独有默啜,假息孤恩,恶贯祸盈,覆亡不暇。”
-
3
大祸临门
- 成语拼音:
- [dà huò lín mén]
- 成语解释:
-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 成语出处:
- 浩然《艳阳天》第139章:“大祸临身了。他们日夜害怕的事情,落在头上了。”
-
4
大祸临头
- 成语拼音:
- [dà huò lín tóu]
- 成语解释:
-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 成语出处: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做官到了三品时,就要急流勇退,不然就有大祸临头。”
-
5
齿牙为祸
- 成语拼音:
- [chǐ yá wéi huò]
- 成语解释:
- 齿牙:比喻谗言。指谗言拨弄,造成灾祸。
- 成语出处:
- 《史记 晋世家》:“初,献公将伐骊戎,人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
6
被灾蒙祸
- 成语拼音:
- [bèi zāi méng huò]
- 成语解释:
- 被:遭,受;蒙:受。比喻遭受到灾难和祸害
- 成语出处:
- 东汉·王充《论衡·命义篇》:“人命有长短,时有盛衰,衰则疾病,被灾蒙祸之验也。”
-
7
兵连祸结
- 成语拼音:
- [bīng lián huò jié]
- 成语解释:
- 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
8
兵连祸接
- 成语拼音:
- [bīng lián huò jiē]
- 成语解释:
- 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 成语出处:
- 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
9
兵连祸深
- 成语拼音:
- [bīng lián huò shēn]
- 成语解释:
- 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 成语出处:
- 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兵连祸深,变起都邑,六师播荡,九服震惊。”
-
10
避祸求福
- 成语拼音:
- [bì huò qiú fù]
- 成语解释:
- 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
- 成语出处:
- 《后汉书 袁绍传》:“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进(何进)合图,事无违异。”
-
11
避祸就福
- 成语拼音:
- [bì huò jiù fú]
- 成语解释:
- 避开凶险,趋向幸福。
- 成语出处: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定分》:“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
-
12
兵革之祸
- 成语拼音:
- [bīng gé zhī huò]
- 成语解释:
- 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
-
13
不测之祸
- 成语拼音:
- [bù cè zhī huò]
- 成语解释:
- 测:估计。估计不到的灾祸,多指死亡
- 成语出处: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秦始皇九年》:“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祸哉!”
-
14
包藏祸心
- 成语拼音:
- [bāo cáng huò xīn]
- 成语解释:
- 包藏:暗藏;祸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着坏主意;怀着害人的意图。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
15
苞藏祸心
- 成语拼音:
- [bāo cáng huò xīn]
- 成语解释:
- 苞:通“包”,包藏;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坏主意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
-
16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成语拼音:
- [ān wēi xiāng 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
- 成语解释:
-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 成语出处: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 祸的成语,带祸字的成语,包含祸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