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竹字的成语 (73个)
-
1
胸有成竹
- 成语拼音: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成语解释: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成语出处: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2
青梅竹马
- 成语拼音:
- [qīng méi zhú mǎ]
- 成语解释:
-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成语出处:
- 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3
罄竹难书
- 成语拼音:
- [qìng zhú nán shū]
- 成语解释:
-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4
势如破竹
- 成语拼音:
- [shì rú pò zhú]
- 成语解释:
-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 成语出处:
-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
5
著之竹帛
- 成语拼音:
- [zhù zhī zhú bó]
- 成语解释:
- 著:写作;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指著书
- 成语出处:
- 章炳麟《与龚未生书》:“所欲著之竹帛者,盖尚有三四种。”
-
6
竹杖芒鞵
- 成语拼音:
- [zhú zhàng máng xié]
- 成语解释:
- 鞵:鞋。穿着草鞋,拿着竹杖
- 成语出处:
- 宋·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7
著于竹帛
- 成语拼音:
- [zhù yú zhú bó]
- 成语解释:
-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 成语出处:
-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
8
竹烟波月
- 成语拼音:
- [zhú yān bō yuè]
- 成语解释:
- 烟:烟雾。雾气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纹。比喻月光下秀美的景色
- 成语出处:
- 唐·白居易《池上篇》序:“酒酣琴罢,又命乐童登中岛亭,合奏《霓裳散序》,声随风飘,或凝或散,悠扬子竹烟波月之际者久之。”
-
9
竹头木屑
- 成语拼音:
- [zhú tóu mù xiè]
- 成语解释:
-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 成语出处:
- 宋 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
10
竹清松瘦
- 成语拼音:
- [zhú qīng sōng shòu]
- 成语解释:
- 形容人的外貌清瘦有神
- 成语出处:
-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词:“酒如春色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
-
11
竹罄南山
- 成语拼音:
- [zhú qìng nán shān]
- 成语解释:
- 罄:尽,完。形容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
- 成语出处:
- 清·感惺《断头台·受献》:“到此是森罗殿上无私款,镜台前明照胆,要把君孽案重重彻里翻,竹罄南山。”
-
12
竹马之友
- 成语拼音:
- [zhú mǎ zhī yǒu]
- 成语解释:
-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 成语出处:
- 《晋书 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
13
竹马之好
- 成语拼音:
- [zhú mǎ zhī hǎo]
- 成语解释:
-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因涕洒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
-
14
竹马之交
- 成语拼音:
- [zhú mǎ zhī jiāo]
- 成语解释:
- 指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指小孩当马骑着的竹竿。
- 成语出处:
- 唐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15
竹林之游
- 成语拼音:
- [zhú lín zhī yóu]
- 成语解释:
- 指晋朝名士嵇康与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等人常于竹林之下宴集、赏游。比喻所谓无视名利的君子之交
- 成语出处:
- 《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
16
竹篱茅舍
- 成语拼音:
- [zhú lí máo shě]
- 成语解释:
- 用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顶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或浓郁的田园风光。
- 成语出处:
- 元·乔吉《卖花声·悟世》:“尘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我竹篱茅舍。”
-
17
竹篮打水
- 成语拼音:
- [zhú lán dá shuǐ]
- 成语解释:
-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 成语出处:
- 唐 寒山《诗》:“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
18
竹篮打水一场空
- 成语拼音:
- [zhú lán dǎ shuǐ yī chǎng kōng]
- 成语解释:
-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 成语出处:
- 清·惜阴堂主人《二度梅》第15回:“这个孩子今日被小姐看出他的面目来了,只怕老爷要将小姐许配与他,你我不是竹蓝打水一场空吗?”
-
19
著乎竹帛
- 成语拼音:
- [zhù hū zhú bó]
- 成语解释:
- 著:写作;竹帛:古代写字用的竹简和白绢。指著书
- 成语出处: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荆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
20
竹柏异心
- 成语拼音:
- [zhú bǎi yì xīn]
- 成语解释:
-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 成语出处:
- 《楚辞 东方朔〈七谏 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达道德,而君闭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异心也。”
* 竹的成语,带竹字的成语,包含竹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