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笏字的成语 (73个)

1

朱衣象笏

成语拼音:
[zhū yī xiàng hù]
成语解释:
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作记事。身着红袍,手执牙笏。形容仪态端庄肃敬
成语出处:
唐·韩愈《送殷员外便回鹘序》:“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2

拄笏西山

成语拼音:
[zhǔ hù xī shān]
成语解释:
见“拄笏看山”。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3

拄笏看山

成语拼音:
[zhǔ hù kàn shān]
成语解释:
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4

袍笏登场

成语拼音:
[páo hù dēng chǎng]
成语解释:
身著官服;手持笏板;登场演戏。比喻上任作官;丑行开始(把官场比作戏台)。
成语出处:
清 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袍笏登场也等闲,若他动色到柴关。”
5

垂绅正笏

成语拼音:
[chuí shēn zhèng hù]
成语解释:
绅:古代士大夫的衣带;笏:朝笏。垂下衣带的末端,恭敬地拿着朝笏。形容大臣庄重严肃的样子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6

秉笏披袍

成语拼音:
[bǐng hù pī páo]
成语解释:
秉:执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披袍:身穿官服。比喻做官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二折:“圣朝辅佐必良才,野有贤人久困埋,今朝察访当推举,秉笏披袍拜御阶。”
* 笏的成语,带笏字的成语,包含笏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