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肉字的成语 (73个)

1

肥肉大酒

成语拼音:
[féi ròu dà jiǔ]
成语解释:
肥:富饶,富足;大酒:美酒。指美好丰盛的饮食
成语出处:
唐·杜甫《严氏溪放歌》:“费心姑息是一役,肥肉大酒徒相要。”
2

凡夫肉眼

成语拼音:
[fán fū ròu yǎn]
成语解释:
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见识。
成语出处:
《法华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唐·玄奘译《赞弥勒四礼文》:“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
3

大鱼大肉

成语拼音:
[dà yú dà ròu]
成语解释:
指美好丰盛的饮食。形容菜肴丰盛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大鱼大肉,热酒热饭,只顾搬将出来。”
4

大酒大肉

成语拼音:
[dà jiǔ dà ròu]
成语解释:
指菜肴丰盛,大吃大喝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一有钱钞在手,三兄四弟,终日大酒大肉同吃。”
5

臭肉来蝇

成语拼音:
[chòu ròu lái yíng]
成语解释:
腐臭的肉招来苍蝇。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风有问题,就会招致坏人的引诱。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僧问慧然:‘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臭肉来蝇。’”
6

不知肉味

成语拼音:
[bù zhī ròu wèi]
成语解释: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成语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

髀肉复生

成语拼音:
[bì ròu fù shēng]
成语解释: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
8

髀里肉生

成语拼音:
[bì lǐ ròu shēng]
成语解释: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9

白骨再肉

成语拼音:
[bái gǔ zài ròu]
成语解释:
白骨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
成语出处:
唐 张文成《游仙窟》:“十娘怜悯客人,存其死命,可谓白骨再肉,枯树重花。
* 肉的成语,带肉字的成语,包含肉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