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荡字的成语 (73个)

1

浩浩荡荡

成语拼音:
[hào hào dàng dàng]
成语解释:
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成语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2

荡然无存

成语拼音:
[dàng rán wú cún]
成语解释:
。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
成语出处:
唐 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3

碧波荡漾

成语拼音:
[bì bō dàng yàng]
成语解释:
碧:青绿色。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灿烂的阳光,美丽的野花,碧波荡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4

荡气回肠

成语拼音:
[dàng qì huí cháng]
成语解释:
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5

回肠荡气

成语拼音:
[huí cháng dàng qì]
成语解释:
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耐人寻味。
成语出处:
清 龚自珍《夜坐》:“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6

中原板荡

成语拼音:
[zhōng yuán bǎn dàng]
成语解释:
中原:指我国中部,泛指天下;板荡:《诗经》篇名,指周厉王荒淫无道。比喻时局动荡危急
成语出处:
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7

纵横决荡

成语拼音:
[zòng héng jué dàng]
成语解释:
纵横:奔放,不受拘束;荡:冲杀。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成语出处:
茅盾《白杨礼赞》:“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8

悠悠荡荡

成语拼音:
[yōu yōu dàng dàng]
成语解释:
形容摇摇晃晃,飘浮不定。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47卷:“若是悠悠荡荡,未有不入于邪僻。”
9

逾闲荡检

成语拼音:
[yú xián dàng jiǎn]
成语解释:
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指行为不规矩,不守礼法。
成语出处:
《明史 杨时乔传》:“逾闲荡检,反道乱德,莫此为甚。”
10

眼迷心荡

成语拼音:
[yǎn mí xīn dàng]
成语解释:
眼光迷乱,心神摇荡。形容见到美色而不能自持的神情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那院判一见了小娟,真个眼迷心荡。”
11

游荡不羁

成语拼音:
[yóu dàng bù jī]
成语解释:
游乐放荡,不受拘束。
成语出处: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七卷:“殊少为士人,游荡不羁。”
12

相激相荡

成语拼音:
[xiāng jī xiāng dàng]
成语解释:
激:冲击;荡:震荡。形容事物之间互相冲击,发生动荡
成语出处:
李劼人《死水微澜》前记:“内容以成都城外一个小乡镇为主要背景,具体写出那时内地社会上两种恶势力的相激相荡。”
13

销魂荡魄

成语拼音:
[xiāo hún dàng pò]
成语解释:
见“销魂夺魄”。
成语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这都是风俗奢靡,处处使人销魂荡魄。”
14

心荡神驰

成语拼音:
[xīn dàng shén chí]
成语解释:
心神飘荡,不能控制自己
成语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那是他精神生活所达到的一个高峰,至今回忆起来,还不禁心荡神驰。”
15

心荡神迷

成语拼音:
[xīn dàng shén mí]
成语解释:
荡:摇动。形容心神不定,难以自持。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阳衍正在心荡神迷,一闻此语,慌忙接过芍药道:'承女郎见爱,何福能消!但未识芳闺何处?'”
16

心荡神移

成语拼音:
[xīn dàng shén yí]
成语解释:
像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作用激起强烈情绪,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成语出处:
张贤亮《青春期》:“一个可能是非常缠绵温馨心荡神移的情感交流过程,被简化成直奔终极目标的繁殖行为。”
17

心荡神摇

成语拼音:
[xīn dàng shén yáo]
成语解释:
谓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亦谓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猛然一见,不觉心荡神摇,精魄已失。”
18

心荡神怡

成语拼音:
[xīn dàng shén yí]
成语解释:
见“心荡神摇”。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炀帝看了这些佳人的态度,不觉心荡神怡,忍不住立起身来,好像元宵走马灯,团团的在中间转。”
19

西除东荡

成语拼音:
[xī chú dōng dàng]
成语解释:
荡:荡平。到处征剿敌人
成语出处: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俺也曾西除东荡,把功劳立下几桩桩。”
20

巍巍荡荡

成语拼音:
[wēi wēi dàng dàng]
成语解释:
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后以“巍巍荡荡”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
成语出处:
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
* 荡的成语,带荡字的成语,包含荡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