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葫字的成语 (73个)

1

依样画葫芦

成语拼音:
[yī yàng huà hú lú]
成语解释: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成语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2

照葫芦画瓢

成语拼音:
[zhào hú lu huà piáo]
成语解释: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成语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3

指冬瓜骂葫芦

成语拼音:
[zhǐ dōng guā mà hú lú]
成语解释:
指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成语出处:
4

依样葫芦

成语拼音:
[yī yàng hú lú]
成语解释:
见“依样画葫芦”。
成语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史阁部,颇有忠心,被马、阮掣肘,却也依样葫芦。”
5

掩口葫芦

成语拼音:
[yǎn kǒu hú lú]
成语解释:
捂着嘴笑。
成语出处:
《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乾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6

依葫芦画瓢

成语拼音:
[yī hú lu huà piáo]
成语解释:
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成语出处:
《诗刊》1977年第12期:“如果就事论事,依葫芦画瓢,就会写成:一条搭肩六尺长,劳动一天沾了灰。”
7

依本画葫芦

成语拼音:
[yī běn huà hú lú]
成语解释:
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同“依样画葫芦”。
成语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二:“仲弓却只是据见本子做,只是依本画葫芦。”
8

闷嘴葫芦

成语拼音:
[mèn zuǐ hú lú]
成语解释:
不爱说话的人
成语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生气地对这个不会喝酒,偏要喝酒的闷嘴葫芦讲:‘你可真出息,喝醉了给娘丢脸来啦!’”
9

没嘴葫芦

成语拼音:
[méi zuǐ hú lú]
成语解释:
没有嘴的葫芦。比喻不善言谈或说话很少的人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
10

闷葫芦

成语拼音:
[mèn hú lú]
成语解释:
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成语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好着我沉吟半晌无分诉,这画的是徯幸杀我也闷葫芦。”
11

葫芦依样

成语拼音:
[hú lu yī yàng]
成语解释:
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成语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12

打闷葫芦

成语拼音:
[dǎ mèn hú lu]
成语解释:
闷葫芦:比喻难猜解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指猜测令人纳闷的话事事情。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恐把仙机泄漏,遂掩了卷册,笑向宝玉道:‘且随我去游玩奇景,何必在此打这闷葫芦。’”
13

东扯葫芦西扯瓢

成语拼音:
[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
成语解释:
说话东扯西拉
成语出处:
柯蓝《浏河十八弯》:“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14

比葫芦画瓢

成语拼音:
[bǐ hú lú huà piáo]
成语解释:
比喻照样子模仿
成语出处:
* 葫的成语,带葫字的成语,包含葫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