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虎字的成语 (73个)

1

狐假虎威

成语拼音:
[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

狼吞虎咽

成语拼音:
[láng tūn hǔ yàn]
成语解释: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3

虎视眈眈

成语拼音:
[hǔ shì dān dān]
成语解释:
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
成语出处:
《周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4

为虎作伥

成语拼音:
[wèi hǔ zuò chāng]
成语解释: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成语出处:
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5

虎头蛇尾

成语拼音:
[hǔ tóu shé wěi]
成语解释: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成语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6

如虎添翼

成语拼音:
[rú hǔ tiān yì]
成语解释:
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更加强大了。
成语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3回:“那尤氏亦因没了薛教授的禁持,信口的把个女儿教道,教得个女儿如虎添翼一般,那里听薛夫人的解劝。”
7

照猫画虎

成语拼音:
[zhào māo huà hǔ]
成语解释: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8

龙腾虎跃

成语拼音:
[lóng téng hǔ yuè]
成语解释: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成语出处: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9

三人成虎

成语拼音:
[sān rén chéng hǔ]
成语解释:
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10

生龙活虎

成语拼音:
[shēng lóng huó hǔ]
成语解释: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11

调虎离山

成语拼音:
[diào hǔ lí shān]
成语解释:
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12

马马虎虎

成语拼音:
[mǎ mǎ hǔ hǔ]
成语解释: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成语出处:
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13

虎背熊腰

成语拼音:
[hǔ bèi xióng yāo]
成语解释:
如虎般宽厚的背;似熊样粗壮的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这厮倒是一条好汉……哦,是虎背熊腰。”
14

骑虎难下

成语拼音:
[qí hǔ nán xià]
成语解释: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
15

笑面虎

成语拼音:
[xiào miàn hǔ]
成语解释: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成语出处:
宋·庞元英《谈薮》:“公衮性甚和,平居常若嬉笑,人谓之笑面虎。”
16

纸老虎

成语拼音:
[zhǐ lǎo hǔ]
成语解释:
指表面强大而无实际本事的东西
成语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4回:“犹之世俗所称纸老虎,望之若真,未尝不可欺人于一时,决不能持于久远。”
17

龙争虎斗

成语拼音:
[lóng zhēng hǔ dòu]
成语解释: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成语出处: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18

藏龙卧虎

成语拼音:
[cáng lóng wò hǔ]
成语解释:
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
成语出处:
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19

敲山震虎

成语拼音:
[qiāo shān zhèn hǔ]
成语解释:
见“敲山振虎”。
成语出处: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54回:“今天一见马成龙等三人在此吃饭,俱是外乡人,打算要敲山震虎,要把三个人给唬住。”
20

羊入虎口

成语拼音:
[yáng rù hǔ kǒu]
成语解释:
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 虎的成语,带虎字的成语,包含虎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