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褒字的成语 (73个)

1

一字褒贬

成语拼音:
[yī zì bāo biǎn]
成语解释:
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成语出处: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2

寓贬于褒

成语拼音:
[yù biǎn yú bāo]
成语解释:
寓:寄托。在表面褒颂的词句下寓含讥讽的意思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又想文字付去未久,尚未刻镌,可即索回,另作一篇寓贬于褒之文便了。”
3

示贬于褒

成语拼音:
[shì biǎn yú bāo]
成语解释:
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成语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 礼部 南礼部恤典》:“石以违拂不成为义,张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于褒也。”
4

不置褒贬

成语拼音:
[bù zhì bāo biǎn]
成语解释: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5

褒衣危冠

成语拼音:
[bāo yī wēi guān]
成语解释:
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成语出处:
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6

褒衣缓带

成语拼音:
[bāo yī huǎn dài]
成语解释:
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成语出处:
《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7

褒衣博带

成语拼音:
[bāo yī bó dài]
成语解释:
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隽不疑传》:“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8

褒贤遏恶

成语拼音:
[bāo xián è è]
成语解释:
褒:褒奖,称赞;遏:抑止,阻止。赞扬贤良,阻止邪恶
成语出处:
唐·崔佑甫《唐故常州刺史独孤公神道铭序》:“公之文章,大抵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
9

笔削褒贬

成语拼音:
[bǐ xuē bāo biǎn]
成语解释:
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成语出处: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10

褒善贬恶

成语拼音:
[bāo shàn biǎn è]
成语解释: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成语出处: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11

博带褒衣

成语拼音:
[bó dài bāo yī]
成语解释:
博:宽大;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成语出处:
《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12

褒采一介

成语拼音:
[bāo cǎi yī jiè]
成语解释:
褒:赞扬;采:采用;一介:微小。有细微的长处也可以予以褒奖
成语出处:
南朝·齐·谢朓《辞随王子隆饯》:“褒采一介,抽扬小善。”
13

褒贬与夺

成语拼音:
[bāo biǎn yǔ duó]
成语解释: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 褒的成语,带褒字的成语,包含褒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