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触字的成语 (73个)
-
1
触目伤怀
- 成语拼音:
- [chù mù shāng huái]
- 成语解释:
- 见“触目伤心”。
- 成语出处:
- 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己。”
-
2
触目惊心
- 成语拼音:
- [chù mù jīng xīn]
- 成语解释:
-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 成语出处:
-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
3
触类旁通
- 成语拼音: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成语解释:
-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 成语出处:
- 《周易 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
4
指佞触邪
- 成语拼音:
- [zhǐ nìng chù xié]
- 成语解释:
- 佞:花言巧语的小人;触:冲撞。指斥奸小,抵制邪恶
- 成语出处:
- 唐·李世民《唐太宗敕》:“宪宦之职,在指佞触邪。”
-
5
转喉触讳
- 成语拼音:
- [ān jū lè yè]
- 成语解释:
-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6
摇手触禁
- 成语拼音:
- [yáo shǒu chù jìn]
- 成语解释:
- 摇:动;触:触犯。摇一下手就触犯禁令。比喻法令繁琐苛刻。
- 成语出处: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下》:“民摇手触禁,不得耕桑,繇役烦剧。”
-
7
引伸触类
- 成语拼音:
- [yǐn shēn chù lèi]
- 成语解释:
- 亦作“引申触类”。谓从某一事物的原则,延展推广到同类的事物。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 成语出处:
- 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
8
引申触类
- 成语拼音:
- [yǐn shēn chù lèi]
- 成语解释:
- 见“引伸触类”。
- 成语出处:
- 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
9
一触即发
- 成语拼音:
- [yī chù jí fā]
- 成语解释:
- 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 成语出处:
- 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
10
一触即溃
- 成语拼音:
- [yī chù jí kuì]
- 成语解释:
- 一碰就崩溃。形容极脆弱;经不起一碰。
- 成语出处: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奕山与奕经同样,经过轻举妄动,一触即溃、丧胆、乞降三个程序,结束了浙江军事。”
-
11
羊触藩篱
- 成语拼音:
- [yáng chù fān lí]
- 成语解释:
- 羊角勾挂在篱笆上。形容既不能进,也不能退。
- 成语出处: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前无所往,退无所归,羊触藩篱,进退两难。”
-
12
小鹿触心头
- 成语拼音:
- [xiǎo lù chù xīn tóu]
- 成语解释:
- 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 成语出处:
- 清·翟灏《通俗编·兽畜》:“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
13
虚船触舟
- 成语拼音:
- [xū chuán chù zhōu]
- 成语解释:
- 虚:空;舟:船。比喻虚心可以远离灾祸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水》:“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
-
14
穷鸟触笼
- 成语拼音:
- [qióng niǎo chù lóng]
- 成语解释:
- 穷:窘困。比喻处境窘迫而挣扎不脱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
15
蛮争触斗
- 成语拼音:
- [mán zhēng chù dòu]
- 成语解释:
-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16
蛮触相争
- 成语拼音:
- [mán chù xiāng zhēng]
- 成语解释:
- 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成语出处:
-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17
蛮触之争
- 成语拼音:
- [mán chù zhī zhēng]
- 成语解释:
-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成语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18
琳琅触目
- 成语拼音:
- [lín láng chù mù]
- 成语解释:
- 见“琳琅触目”。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
19
进退触藩
- 成语拼音:
- [jìn tuì chù fān]
- 成语解释:
- 触:碰撞;藩:屏障,篱笆。前进后退都碰到障碍。形容进退两难
- 成语出处:
- 《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
20
进退触篱
- 成语拼音:
- [jìn tuì chù lí]
- 成语解释:
- 见“进退触籓”。
- 成语出处:
- 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4回:“进退触篱,实维难处。”
* 触的成语,带触字的成语,包含触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