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识字的成语 (73个)
-
1
似曾相识
- 成语拼音:
- [sì céng xiāng shí]
- 成语解释:
-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 成语出处:
- 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2
有眼不识泰山
- 成语拼音:
- [yǒu yǎn bù shí tài shān]
- 成语解释:
- 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境内。有眼睛;却不认得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著名人物。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3
老马识途
- 成语拼音:
- [lǎo mǎ shí tú]
- 成语解释:
-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 成语出处: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4
博学多识
- 成语拼音:
- [bó xué duō shí]
- 成语解释:
- 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 成语出处:
-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
5
知音识曲
- 成语拼音:
- [zhī yīn shí qǔ]
- 成语解释:
- 指通晓音乐
- 成语出处: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秋胡行》:“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
6
知音识趣
- 成语拼音:
- [zhī yīn shí qù]
- 成语解释:
- 趣:情趣。形容朋友间十分了解、意趣相投
- 成语出处: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你平时那一班同欢同赏,知音识趣的朋友,怎没一个来锲倸你一锲倸?”
-
7
知羞识廉
- 成语拼音:
- [zhī xiū shí lián]
- 成语解释:
- 羞:羞愧。廉:廉耻。指人知道羞愧、廉耻。形容有修养。
- 成语出处:
- 明·汤显祖《紫钗记·玉工伤感》:“小妮子非抛闪,知羞识廉。”
-
8
卓识远见
- 成语拼音:
- [zhuó shí yuǎn jiàn]
- 成语解释:
- 卓:高超;识:见识。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 成语出处:
- 邓小平《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去年我们两国领导人在东京作出了一个具有卓识远见的决策,就是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
-
9
知书识字
- 成语拼音:
- [zhī shū shí zì]
- 成语解释:
- 指有文化修养
- 成语出处:
- 明·冯惟敏《朝天子·自遣》曲:“海翁,命穷,百不会,千无用。知书识字总成空。”
-
10
知书识礼
- 成语拼音:
- [zhī shū shí lǐ]
- 成语解释:
- 有文化,懂礼貌
- 成语出处: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话,是从小儿听到大的。”
-
11
知时识务
- 成语拼音:
- [zhī shí shí wù]
- 成语解释:
- 务:事。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不去违背
- 成语出处: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况我每知时识务,正该如此。”
-
12
知情识趣
- 成语拼音:
- [zhī qíng shí qù]
- 成语解释:
- 趣:情趣。懂得人情,善体贴,通达情趣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
-
13
卓荦强识
- 成语拼音:
- [zhuó luò qiáng zhì]
- 成语解释:
- 卓荦:超绝,特出;识:通“志”,记住。指聪明颖慧,记忆力很强
- 成语出处: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
-
14
知机识变
- 成语拼音:
- [zhī jī shí biàn]
- 成语解释:
- 机:时机。指能了解、掌握时机,识别、适应时局的变化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尉迟敬德等传》:“史臣曰:‘皆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
15
知机识窍
- 成语拼音:
- [zhī jī shí qiào]
- 成语解释:
- 窍:比喻事情的关键。掌握时机和关键。形容人机灵
- 成语出处: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0回:“你又知机识窍,见景生情,这事大有可成。”
-
16
知高识低
- 成语拼音:
- [zhī gāo shí dī]
- 成语解释:
- 知道高低大小。指懂道理,识大体,说话、做事有分寸
- 成语出处: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金生是个聪明的人,在他门下,知高识低,温和待人。”
-
17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 成语拼音:
- [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
- 成语解释: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 成语出处:
- 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
18
一字不识
- 成语拼音:
- [yī zì bù shí]
- 成语解释:
- 一个字也不认识
- 成语出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
-
19
遗物识心
- 成语拼音:
- [yí wù shí xīn]
- 成语解释:
- 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
- 成语出处:
- 晋·陆机《赠冯文罴迁丘令》:“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
-
20
有识之士
- 成语拼音:
- [yǒu shí zhī shì]
- 成语解释:
- 具有才能和远见卓识的人。
- 成语出处:
-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天下有识之士,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万岁之后,庙堂必不血食矣。”
* 识的成语,带识字的成语,包含识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