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足字的成语 (73个)
-
1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成语拼音:
- [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
- 成语解释:
-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成语出处:
- 晋 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
2
丰衣足食
- 成语拼音:
- [fēng yī zú shí]
- 成语解释:
- 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
- 成语出处:
- 五代 齐已《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诗:“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
3
足智多谋
- 成语拼音:
- [zú zhì duō móu]
- 成语解释:
- 足够的才智;大量的计谋。形容善于动脑筋出主意。谋:计谋。
- 成语出处:
- 元 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
4
微不足道
- 成语拼音:
- [wēi bù zú dào]
- 成语解释:
-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
- 成语出处:
-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
5
画蛇添足
- 成语拼音:
- [huà shé tiān zú]
- 成语解释:
- 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
6
举足轻重
- 成语拼音:
- [jǔ zú qīng zhòng]
- 成语解释:
-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
7
手舞足蹈
- 成语拼音:
- [shǒu wǔ zú dǎo]
- 成语解释:
- 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8
美中不足
- 成语拼音:
- [měi zhōng bù zú]
- 成语解释:
- 美:好;不足:不够;缺欠。总的方面虽然很好;但局部不够完善、理想的地方。
- 成语出处: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报仇雪恨,尚为美中不足。”
-
9
神气十足
- 成语拼音:
- [shén qì shí zú]
- 成语解释:
-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 成语出处: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
-
10
心有余而力不足
- 成语拼音:
-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
- 成语解释: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1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成语拼音:
- [jīn wú zú chì,rén wú wán rén]
- 成语解释:
- 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 成语出处:
- 宋·戴复古《寄兴》:“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
12
捶胸顿足
- 成语拼音:
- [chuí xiōng dùn zú]
- 成语解释:
- 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 成语出处:
- 明 李开先《闲居集 昆仑张诗人传》:“有告之者,殊不之信也;已而知其实然,捶胸顿足,若不欲生。”
-
13
不一而足
- 成语拼音:
- [bù yī ér zú]
- 成语解释:
- 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 成语出处:
- 《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
14
人心不足蛇吞象
- 成语拼音:
- [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
- 成语解释:
-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 成语出处:
-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
1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成语拼音:
-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 成语解释:
-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 成语出处:
- 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16
知足常乐
- 成语拼音:
- [zhī zú cháng lè]
- 成语解释:
-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等。
- 成语出处:
- 先秦 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17
不足为训
- 成语拼音:
- [bù zú wéi xùn]
- 成语解释:
- 不足:不值得;训: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典范。
- 成语出处:
- 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
18
情同手足
- 成语拼音:
- [qíng tóng shǒu zú]
- 成语解释:
- 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
- 成语出处: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
19
不足为奇
- 成语拼音:
- [bù zú wéi qí]
- 成语解释:
-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多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新奇之处。也作“不足为怪”。
- 成语出处:
- 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
20
不足挂齿
- 成语拼音:
- [bù zú guà chǐ]
- 成语解释:
-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 足的成语,带足字的成语,包含足字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