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踵字的成语 (73个)
-
1
死不旋踵
- 成语拼音:
- [sǐ bù xuán zhǒng]
- 成语解释:
- 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 成语出处:
- 《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2
企踵可待
- 成语拼音:
- [qǐ zhǒng kě dài]
- 成语解释:
- 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
- 成语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则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可待。”
-
3
翘首跂踵
- 成语拼音:
- [qiáo shǒu qǐ zhǒng]
- 成语解释:
- 翘首:抬起头。抬起头踮起脚。形容殷切盼望
- 成语出处:
- 宋·王明清《挥麈三录》第一家:“天下之士翘首跂踵,冀阁下日以忠言摩上,不谓若今之为起居舍人者,止司记录而已也。”
-
4
骈肩累踵
- 成语拼音:
- [pián jiān lèi zhǒng]
- 成语解释:
- 同“骈肩累迹”。
- 成语出处:
- 清·王韬《瀛需杂志》:“二十八日为城隍夫人诞辰,城中热闹,无异于城外,几于倾邑若狂,士女往观者,骈肩累踵。”
-
5
纳履踵决
- 成语拼音:
- [nà lǚ zhǒng jué]
- 成语解释:
- 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 成语出处: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
6
纳屦踵决
- 成语拼音:
- [nà jù zhǒng jué]
- 成语解释:
- 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 成语出处:
- 《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7
摩肩接踵
- 成语拼音:
- [mó jiān jiē zhǒng]
- 成语解释:
- 摩:接触;踵:脚跟。肩挨肩;脚尖连着脚跟。形容人多拥挤;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
- 成语出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
8
摩顶至踵
- 成语拼音:
- [mó dǐng zhì zhǒng]
- 成语解释:
- 犹摩顶放踵。
- 成语出处:
- 南朝·陈·沈炯《为陈武帝与王僧辩盟文》:“僧辩等荷相国湘东王泣血衔冤之寄,摩顶至踵之恩,能不沥肝抽肠,共诛奸逆。”
-
9
摩顶放踵
- 成语拼音:
- [mó dǐng fàng zhǒng]
- 成语解释:
-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
10
履穿踵决
- 成语拼音:
- [lǚ chuān zhǒng jué]
- 成语解释:
- 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 成语出处:
- 《庄子 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
11
举踵思慕
- 成语拼音:
- [jǔ zhǒng sī mù]
- 成语解释:
- 举:抬起;踵:脚后跟;举踵:踮起脚跟;思慕:思念。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脚后跟张望
- 成语出处:
-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举踵思慕,若怙旱之望雨。”
-
12
举踵思望
- 成语拼音:
- [jǔ zhǒng sī wàng]
- 成语解释:
- 举:抬起;踵:脚后跟;举踵:踮起脚跟。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脚后跟张望
- 成语出处: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盖闻中国至仁,德洋恩普……举踵思望,如怙旱之望雨。”
-
13
继踵接武
- 成语拼音:
- [jì zhǒng jiē wǔ]
- 成语解释:
- 踵:脚后跟;武:足迹。脚后跟接脚后跟,足迹挨足迹。形容人数众多而拥挤不堪或接连不断
- 成语出处:
- 明·归有光《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士大夫登朝著与其居于乡者,继踵接武。”
-
14
接踵而来
- 成语拼音:
- [jiē zhǒng ér lái]
- 成语解释:
-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脚步紧相连。
- 成语出处: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老夫子系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闲情逸致!”
-
15
接踵而至
- 成语拼音:
- [jiē zhǒng ér zhì]
- 成语解释:
-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
- 成语出处:
-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
16
继踵而至
- 成语拼音:
- [jì zhǒng ér zhì]
- 成语解释:
-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至:到,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 成语出处:
- 《晋书·段灼传》:“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
-
17
接踵比肩
- 成语拼音:
- [jiē zhǒng bǐ jiān]
- 成语解释:
- 踵:脚后跟。脚跟相接,肩膀相碰。形容人很多,相继不断。
- 成语出处:
- 唐·韦嗣立《论职官多滥疏》:“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
-
18
疾如旋踵
- 成语拼音:
- [jí rú xuán zhǒng]
- 成语解释:
- 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 成语出处:
- 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
19
肩摩踵接
- 成语拼音:
- [jiān mó zhǒng jiē]
- 成语解释:
- 肩碰肩,脚连脚。形容人多而拥挤
- 成语出处:
- 清 薛福成《庸庵笔记 幽怪二》:“终日人鬼杂处,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闻问。”
-
20
架肩接踵
- 成语拼音:
- [jià jiān jiē zhǒng]
- 成语解释:
-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拥挤。
- 成语出处:
- 宋·无名氏《灯下闹谈·升斗得仙》:“李相公砡镇扬日,夜梦长衢而行,见一金字牌屹于路左,观者架肩接踵而至,遂诣看焉。”
* 踵的成语,带踵字的成语,包含踵字的成语。